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秦之变”“晚明大变局”
●郡县制之推行
●井田制之废弃
●工商业大都市之发展
●山泽禁地之解放
●货币之使用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据钱穆《国史大纲》

● “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
●江南市镇兴起
●思想解放的潮流
●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文人结社与言论

—据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从社会变革的整体视角比较如表所示两大变局的不同之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4-02-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信息关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3-04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二模(3月质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差别可以列出很多,然而最本质的还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的变化,这三个方面可以具体归纳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王室家族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自主意志的公民取代受制于人的臣民,其他各方面的差别,都可以从这三方面之中寻求到根源。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概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角度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08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目录(部分)



如表是中国学者吴于廑、齐世荣编写的《世界史》部分目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其编写体系的特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拟定论题,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0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的运动过程经历过三轮半大循环。所谓大循环是由于人口(数量、地理 空间分布、族群分布等)和技术(生产技术以及知识传播技术)的变化,引发新经济要素的出现,使得普 遍理想遭遇真正的精神危机,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担纲者阶层发生根本的变化)。

第一轮,是商周的封建社会的大循环:完善于周,终结于奏政;

第二轮,是由汉至唐的豪族社会的大循环:从汉武帝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

第三轮,是由宋至晚清的古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循环进程中的第四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浮现的现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革命史只是故 事的一半,精神的重构与自我超越很可能是这一轮大循环的引领性力量。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自我超越

——摘编自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 分,表述清晰。)
6 . 论述题

钱穆先生说过:“朝代是变了,而制度则终是不能变。制度也非不变,可是只在小处变了,大处不能变。变了某一些,而另有某一些则并不变。中国治史论政的,称此曰‘因革’。”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10-28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述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摘自《吕氏春秋察今》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摘自《韩非子五蠹》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突。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进产,更是滋润我们心灵的养料。写出从以上材料中获得的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想到的启示,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近代转型史。所谓转型就是把落后的“传统中国”,转变成进步的“现代中国”。这种转型是一转百转的。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宇宙观、人生观、政经理论、价值标准无一不转。从总体上说来,我们近代转型运动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但是政治转型则迟至五十年后的戊戌变法,企图把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转变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了,孙中山接棒,要用暴力革命来废除帝制,改采美国式的共和政体。

——摘编自唐德刚《段祺瑞政权》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1840——-1949年)社会转型的心个方面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1-10-10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毕业班4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 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 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说明必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