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庆市鹅岭公园前身为 1911 年修建的礼园,是清末重庆商会首届会长富商李耀庭的私家园林。其存在的百余年间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下表为鹅岭公园历史发展沿革节选。


——摘编自张昆曄《我国城市老公园改造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任意提取材料中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0-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儿童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中国古代儿童游戏发展表

春秋战国多种儿童游戏娱乐活动从生产劳动、宗教礼仪和军事训练中分化出来,逐渐独立和成型,其中包括蹴鞠类、投射类等多种多样的风俗游戏。
汉代“鸩车”“竹马”类儿童游戏在民间非常流行,它们以运动为形式,表现了儿童欢跃活泼的情绪特征,透露着“不羁”的性格倾向。
魏晋时期放爆竹游戏开始在儿童中流行,原盛行于北方的打秋千、踩高跷等游戏方式传到了江南和闽粤等地,民间斗百草游戏也从荆楚一带横向传播到其他区域。
唐代唐代儿童游戏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骑竹马游戏极为盛行,在游戏中表现出唐代儿童“散诞无虑,逍遥似仙”的形象。

宋代
宋代儿童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围棋、象棋之类“文雅”儿童游戏有了很大发展,而运动、娱乐性游戏则受到一定限制。中国古代儿童游戏表现出强烈的“重德”和“重文”倾向。

——摘编自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02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述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摘自《吕氏春秋察今》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摘自《韩非子五蠹》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突。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进产,更是滋润我们心灵的养料。写出从以上材料中获得的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想到的启示,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 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 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说明必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学家李时岳认为:近代中国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发展两种趋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从独立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这表现为向下沉沦的趋向;另一方面,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表现为向上发展的趋向,在这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小明同学展开了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下是他搜集到的有关近代中国乡村建道路探索的部分资料。

1904年,河北省定县翟城村米氏父子,“村治”运动。

1923年,河北省“华洋义赈救灾会”,创建农村信用合作社。

1926年,河北省定县晏阳初,以识字教育为中心的乡村建设试验。

1929年,河南省王一鸿等人,设立村治学院,“村治派”的形成。

1929年,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

1931年,山东省邹平县梁簌溟,组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1931年,山东省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办农场,试验、传授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素质的现代化。

1932年,山东省邹平县,成立美棉运销合作社。

1929年,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北夏实验区,并有鲜茧运销合作社。

1933年,山东省邹平县梁簌溟,开展以乡村自治为中心,以设立村学、乡学为途径的县政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自拟主题,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有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小论文撰写。(可以从乡村政治民主化建设、经济现代化建设、培养现代化农民等任一角度展开论述,论题明确,结论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唐到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唐是中世的结束,而宋是近世的开始,从政治上看,是贵族政治的撒和君主独裁政治的出现,在唐朝,三省的高官都是贵族,君主不能随意动摇其权力;虽有新的选官制度,但仍以贵族为主。到了宋朝,贵族衰微,做官不再靠家族特权,而是考试成绩和君主任命,故君权无限地发达起来,经济上亦有显著变化:唐代货币流通量较少,还有用棉、绢作为货币;大量货币流通始于宋代,并以铜钱取代棉、绢,最繁荣时甚至有纸币。学术文艺也有明显转变,唐代儒学还高度重视古代传下的学说;宋代则强调创新,有了新的发展,诗的表达形式变得更加灵活,文章写作不再以典故、古语为主,变为用俗语自由表达,贵族性文学朝着世俗性文学发展。在绘画和音乐上,也从遵循上层审美品位转变为迎合平民的趣味。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况的唐宋时代》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说明你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写出观点明确态度,史论结合。)
2021-02-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84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刻印了《山海舆地全图》。在这幅地图中,人们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圆形的,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与很多国家一样,错落地分布在这个圆形的世界上,中国也不再占据地图的大部分。利玛窦担心 “他(皇帝)看见中国这么小,会大发雷霆,责怪我们蓄意在图上缩小中国,藐视中国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它被万历皇帝看中,还令太监另外绘制,而且屡被收入综合知识类书甚至专门图书中。这表明这一世界观念正在悄悄的渗透和瓦解着中国人的“天下”、“中国”和“四夷”观念。 1723年,清雍正帝禁天主教,之后中国教禁日严一日。道光时钦天监的西人为之绝迹。清《四库全书》指西方天文、推算、工匠制作“夸作迂怪,为异端之尤”,“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而所穷之理,又支离神怪而不可话,是所以为异学耳”。

——依据《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纲》整理

解读材料,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明清文化的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主要大学概况

学校名称所在国家建校时间学校简介
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1088年世界范围内广泛公认的、拥有完整大学体系并发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学,当时研究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学者们聚集在博洛尼亚,共同评注古老的罗马法法典。1364年,大学建立了神学院。但丁、彼特拉克等都曾经在这里求学、研究或从事教学工作。在16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开创了被称为“自然魔法”的教学,即实验科学。
哈佛大学美国1636年1636年,移民到北美的清教徒决定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筹建一所高等学府。学院的领导者起初都由神职人员担任,直到1708年第一个非清教成员的校长上任。1727年,哈佛学院设立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授职位,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用实验方法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哈佛学院站在同情和支持独立战争一边。哈佛的毕业生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北京大学中国1898年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等七科。“五四运动”爆发后,傅斯年、罗家伦等多名北大学生积极参与。中共一大前,中国53名中共党员有21名是北大师生、校友。梁启超、鲁迅、杨振宁、邓稼先等都曾在此任教或学习。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外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