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9 年,各省进行了第一届咨议局议员的正式选举,当选的议长、副议长共 63 人,其 身份见下表。
身份人数百分比
进士3047.6%
举人1828.6%
贡生517.9%
生员34.8%
其他711.1%

此表反映出(     )
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进程B.辛亥革命存在着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
C.传统士人在社会上仍然有较大影响力D.传统士人彻底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
2020-09-25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料实证”素养]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之后,逐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宪政改革。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和十九信条组成,规定君主拥有广泛的权力,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不得以命令代法律等。清末宪政改革
A.保障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B.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突破了“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政体
2020-08-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8年清政府与英德银行团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明确规定“此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由中国政府选用银行公司认可之英、德总工程师各一人”。由此可知当时
A.中国缺乏专业的铁路人才B.清政府力图保障国家路权
C.清政府出卖路权获取贷款D.中国路权完全被列强操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末“新政”期间,清廷制订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当地由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型商会出现,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据此推知这一现象
A.使清末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B.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推动了商会联动机制的政治化D.导致晚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转变
2020-07-23更新 | 5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初,晚清地方自治运动进一步发展,上海绅商“仿行文明各国地方自治之制”,实行立法、行政两权分离,行使部分地方行政权。1909 年,地方自治进入政府试办阶段,各省成立了各级自治公所。清末地方自治
A.加强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C.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D.促进资产阶级宪政意识发展
6 .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几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B.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D.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
2019-12-11更新 | 82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清末立宪活动中,以度支大臣载泽为代表的皇室想学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实行“日式立宪”来强化皇权;地方督抚希望通过实行“英式立宪”,将自己手中的财权、人事权、和兵权合法化。这一分歧(     
A.表明革命派渗透到地方督抚内部B.说明英国、日本扶植不同的代理人
C.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D.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019-12-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了体制改革的探索。当时,清政府仿行的体制与下列哪国最相近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专制体制最终必然导致革命
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