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二)教育与时局

材料一: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 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1904年

材料三: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 颁行之教科书, 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 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 正规教育之不足。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清廷创设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____,理由是____ ; 材料二中,清廷奏定新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是____,其奏设的背景是____依据材料三,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____
2.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晚清民初的教育改革?
2022-12-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1911年间,法学家沈家本奉谕主持翻译西法、改造旧律、制定新律等方面事务。他认为:“申、韩(申不害和韩非)之学,以刻核(苛刻)为宗旨,恃威相劫,实专制之尤。泰西之学,以保护治安为宗旨,人人有自由之便利,人人不得稍越法律之范围。二者相衡,判然各别。”同时指出:“近今泰西政事,纯以法治,三权分立,互相维持”。


(1)材料一中的“申、韩之学”当指(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提炼并归纳材料一中“判然各别”的具体表现。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沈家本对中西方法律的认识有何疏漏?

材料二:在沈家本的主持下,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初成。据学者统计,其中关于“君臣之伦”的条款, 在旧律44个罪名中, 大约留下了10个,保留比例为23%。关于“父子之伦”的条款, 在旧律约33个罪名中, 大约保留了11个,保留比例为33%。关于“夫妇之伦”的条款, 旧律约有15个罪名, 新律正文全部取消。


(4)你如何看待沈家本的法学主张与实践?史论结合地说明你的观点。
3 . 两次变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廷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对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申报》刊登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

材料二 《清廷戊戌朝变记》载,慈禧曾经对光绪帝说:“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戊戌政变后,慈禧的懿旨中频繁出现“祖宗之法不可坏”,并恢复八股取士,但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材料三 1901年1月,慈禧以光绪名义在西安发布上谕:“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8月,慈禧又言:“变法一事,关系甚重……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1902年11月,清廷明谕全国:“现在学堂初设,成材尚需时日,科举改试策论。”


问题
(1)光绪和慈禧先后变法,分别由什么事件触发?
(2)依据材料,概括光绪和慈禧变法的言行有何异同?
2022-02-04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对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均主张“中体西用”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C.未能触及政治制度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2021-04-01更新 | 476次组卷 | 19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7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末年曾派五大臣分赴欧美、日本等国进行社会考察,五大臣此行旨在
A.引入坚船利炮B.推行百日维新
C.借鉴共和革命D.预备仿行宪政
2021-02-20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指出:“诠释这一时期的‘维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这里的“维新”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2021-02-17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中国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学制。它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C.清末新政D.民初革新
2021-02-17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事项,命名方式与“丁巳复辟”相同的是
A.鸦片战争B.癸卯学制C.马关条约D.淮海战役
16-17高二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泰晤士报》载:“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该文评价的是
A.戊戌变法成果B.清末新政成效
C.八国联军战功D.武昌起义影响
2020-07-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粗略统计,清末赴某国留学人数:1901年为274人,1903年为1300人,至废科举的1905年则猛增到8000人,翌年更是达到12000人。以上材料中的某国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
2020-05-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