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期译著类别
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其他
1850~1899年40%30%10%8%3.5%8.5%
1902~1904年10.5%21%24%25.5%11.3%7.7%
A.国人普遍树立起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民族危机加深推动对西学认识的深入
D.儒学教育再次得到当时政府大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下表,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晚清时期(     
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单位:百万两白银)
1849年1893年1908年
土地税32.835.6102.4
杂税6.565.0
盐税5.015.345.0
国内关税4.71.16.7
海关14.732.9
厘金17.140.0
总计42.590.3292.0
A.推行新政加剧社会矛盾B.农耕主导地位不断强化
C.政府财政危机彻底解决D.出口贸易数量不断增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时间事件
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书院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1904年清政府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于官阶”。
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数以百万计的童生士子拥进新式学堂去寻觅新的出路。

A.致使近代教育体制转型完成B.体现“中体西用”的教育理念
C.促使旧式教育退出历史舞台D.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9 年,各省进行了第一届咨议局议员的正式选举,当选的议长、副议长共 63 人,其 身份见下表。
身份人数百分比
进士3047.6%
举人1828.6%
贡生517.9%
生员34.8%
其他711.1%

此表反映出(     )
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进程B.辛亥革命存在着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
C.传统士人在社会上仍然有较大影响力D.传统士人彻底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
2020-09-25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20世纪初无锡部分乡村秀才的人生境遇简表。这说明当时(  )
蒋标以算学、汽学两科中生员。废科举前任高小算学教习、小学校长,后任荣巷女学教员,人民国,以经商为主。
张时良24岁以数学第一名中生员,后任江南格致书院数学总教授。人民国,历任万安市学务委员、董事等职。
俞家振21岁中生员,1907年肄业于江湾蚕桑学校、苏州法政学堂,任无锡自治筹备参议员。人民国,任县议事会议员、省立育蚕试验分所所长、县公署第四科科长等职。

A.科举考试以选拔实用人才为主B.传统的社会阶层流动方式改变
C.废除科举使底层士人失去生计D.地方政权的民主建设成就突出

6 .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下表记录了武汉近代以来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而这也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请任选上表中一个或两个时期,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5-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一个又一个历史元素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科举厂卫文渊阁监察御史
租界管带使馆界预备立宪
驰道朝议郎中令将作少府
御史腹里枢密院士司制度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8 . 制度创新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9-05-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根据下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最能反映当时
表: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学堂种类出身
第一级分科大学(含通儒院)进士
第二级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举人
第三级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高等小学堂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化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2019-05-19更新 | 3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