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小玉回顾近阶段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绘制了一份表格,请为这张表格制定一个主题,并完成表格相关内容。
(1)主题_________________
名称重大事件背景影响
(2)鸦片战争开创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中国的恶例,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相应变化。
(3)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列强坚船利炮的刺激;
(4)经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打击后社会危机严重,清政府希望以改革方式实现自我拯救。

2020-03-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卢湾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期译著类别
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其他
1850~1899年40%30%10%8%3.5%8.5%
1902~1904年10.5%21%24%25.5%11.3%7.7%
A.国人普遍树立起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民族危机加深推动对西学认识的深入
D.儒学教育再次得到当时政府大力支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代以来,战乱频仍,官学普遍废弛。 北宋初年,朝廷仍然忙于统一战争,没有余力兴办教育。士子如欲求学问道,多依靠私人教育。下表是据各种地方志统计的各省新建书院数量:

地区数量地区数量地区数量
直隶3所江苏4所安徽4所
河南5所浙江4所湖北3所
陕西1所福建3所湖南8所
山西1所江西23所广东4所
山东4所安徽4所四川4所

——摘编自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

材料二清末学堂在横向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普通的大学堂(含分科大学)、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二是优级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三是专习专科知识的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和初等出中等学堂。除此之外,还有进士馆、仕学馆和蒙养院等。从纵向上看,可分为五级:初级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1901年清廷颁行了《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之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奖励。1903 年张之洞等人遵旨重订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学堂毕业生选官的基本原则。科举被停废后,学堂选官制度遂成为清末选官的“正途”。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书院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学堂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下表,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晚清时期(     
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单位:百万两白银)
1849年1893年1908年
土地税32.835.6102.4
杂税6.565.0
盐税5.015.345.0
国内关税4.71.16.7
海关14.732.9
厘金17.140.0
总计42.590.3292.0
A.推行新政加剧社会矛盾B.农耕主导地位不断强化
C.政府财政危机彻底解决D.出口贸易数量不断增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1904年科举)。据此可知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A.因循守旧脱离时代的需要B.呈现出一定的实用化倾向
C.缺乏明确的选人用人标准D.奉行"中体西用"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上海县1904—1909年新式学校学生所授身份及任官表。这折射出当时
人数具旧身份者留学外国者任官者任官者所占比例
进士1016880%
举人206141480%
贡生5\\\\
总计357202468%
注:资料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6,“毕业生科第”。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史上,无论执政者,还是反对党,一度都强调民智未开,并以此论证自家的政治主张。1896年,梁启超作《古议院考》,以民智未开为由,建议缓开议院:“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1906年,清廷宣布“仿行宪政”,同时声明,“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民智未开,遂成为清廷拖延宪政最堂皇的理由。袁世凯恢复帝制,请时任中华民国政府宪法顾问的美国法学家古德诺助阵,云:“民低下之国,其人民平日未尝与知政事,绝无政治之智慧,则率行共和制,断无善果。”他暗示,基于民智未开,中国该由共和制重返君主制。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史上哪些人(或政治力量)认为“民智未开”,其各自的真实意图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年以来中国在“开民智”的教育领域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2021-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根据下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最能反映当时
表: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学堂种类出身
第一级分科大学(含通儒院)进士
第二级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举人
第三级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高等小学堂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化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2019-05-19更新 | 3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清末立宪进程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民间清廷
1906立宪派积极宣传立宪,要求迅速加以实行宣布预备立宪
1908各省政团纷上书请速开国会定以九年为实行之期
1910各省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进请愿许三年后开设国会

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
C.立宪风潮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
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
国别译书类别其他总计百分比
哲学宗教102232377.0
文学艺术83411264.9
史地810902012824.0
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
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
应用科学3324265610.5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