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是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因此是‘反现代化’。”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
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1年初,美国军事史学家鲍威尔直截了当地提醒西方英文读者:“一支小小的外国军队能够在中国登陆,并且夺取任何重要目标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得益于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计划B.庚子赔款极大激发了国民的民族意识
C.清末新政中编练新军增强了国防力量D.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列强的侵略势力
3 . 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
2021-02-04更新 | 384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可恨那满洲政府……死死不肯变法,到了戊戌年才有新机,又把新政推翻……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洋务新政②戊戌维新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④清末新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1-01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
课时54519361111
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
课时20884310

①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②课程内容倾向于经世致用
③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④逐步向教育近代化发展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制
A.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B.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
C.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7 . 1901年到1909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新政”期间新办59117所学堂,在校生超过160万,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1902年至1910年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是1901年之前20年的两倍多;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依据材料,有关清末“新政”说法正确的是(  )
A.就是一场政治的骗局B.延缓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
C.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D.实现了社会改良的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清政府虽然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资府和军部,但事实上两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
A.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B.地方督抚呈现治理的多元化
C.清朝中央的权威得到极大加强D.清廷中央与地方关系复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9 年,各省进行了第一届咨议局议员的正式选举,当选的议长、副议长共 63 人,其 身份见下表。
身份人数百分比
进士3047.6%
举人1828.6%
贡生517.9%
生员34.8%
其他711.1%

此表反映出(     )
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进程B.辛亥革命存在着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
C.传统士人在社会上仍然有较大影响力D.传统士人彻底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
2020-09-25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9课辛亥革命(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10 . 清末,面对形势需要,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到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推广学校”的奏请。这说明(     )
A.新政急需新式人才B.君主立宪是时代趋势
C.教育改革成为时代共识D.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