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庚子之变以后,中国面临自有国家以来未有之奇变,“育学兴才,实为当今急务”。1901年9月,清政府命令各省城设中学堂,各县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与普通学堂并行的还有专业教育学堂,包括师范学堂及各类实业学堂,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了大量的西学课程;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留学生,并且鼓励自费留学。1903年11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汇奏能《奏订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经颁布后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学制。1905年9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并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同年12月,清政府谕令设立学部,序列六部之前,并裁撤国子监,归并学部。1906年,清政府裁撤各省提督学政,另设提学使司,长官为提学使,统管全省学务,并归督抚节制。

——摘编自孔祥雷《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教育措施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1906年《北京画报》刊出的《恭贺立宪》,再现了当时学生队伍举着大清龙旗和“日新学堂”“恭贺立宪”的旗子,途经《中华报》等新式报馆时喜气洋洋的场景。半个月后,赞成立宪的《中华报》因涉嫌质疑立宪虚实被清廷查封。由此可知
A.清廷统治基础正在萎缩B.晚清新学主导社会发展
C.改良主义顺应时代潮流D.民众参政意识不断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1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2届高三11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727次组卷 | 42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成17世起中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治。“光荣革命”后,议会过《权利法策》,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力高于王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美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编自间照祥《英国政治刺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一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载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