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清朝末年进行过三次改革即“同光新政”、“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作为清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慈禧在这些改革中所起的作用说明
A.慈禧致力推进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B.失败是慈禧玩弄权术
C.慈禧专注皇位稳固,无心国家转型D.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2 . 清末政府部分中央机构改革情况表
中央机构职能负责人
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总揽各国交涉事宜主要由尚书,左右侍郎等进行管理
1903年设商部,后改称农工商部掌全国农工商政并河防、水利、商标、专利诸事
1905年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主理户口、风教、荒政、警察、卫生等
1906年设邮传部管理全国轮船、铁路、邮政等
1906年刑部改为法部专理司法

由上表可知,清末中央机构
A.照搬西方,具有盲目性B.机构杂陈,难有作为
C.趋向近代,具有进步性D.固守传统,维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康格认为:戊戌政变后清政府的有些改革仍会得到保留和延续,因为,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皇太后和她的极端保守的顾问们某种程度也被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唤醒”。由此可知,康格的这一判断
A.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B.加强了对中国改革的干预
C.基于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D.预见了清末新政的可能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光绪年间担任兵部尚书的徐寿衡曾说:“我兵部惟知绿营兵数,若其勇营练军,各督抚自为之,吾兵部安得之。国家每遇战事,调派地方军队,一兵一卒一饷一粥,朝廷皆待之督抚”。这表明晚清时期
A.绿营力量威胁国家安定B.传统的军队体制已经瓦解
C.权力结构发生变化D.地方督抚主导近代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鉴于“钱荒尤甚,银价日短”的局面,允许沿江沿海各省开局铸铜元。各省为获铜元余利遂争相鼓铸。此举
A.有效解决了中央财政危机B.增强了地方的独立性
C.促使了旧经济结构的解体D.推动了金融业现代化
6 .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B.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C.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D.黄花岗起义的鼓舞
2020-02-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一个又一个历史元素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内阁/厂卫/司礼监/监察御史   ②|租界/管带/使馆界/预备立宪
③|驰道/朝议/郎中令/御史大夫   ④御史/腹里/宣政院/土司制度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2020-02-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05年,直求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名上奏,请求实行立宪政治并深亲贵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当时媒体指出,“昔者维新二字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今者立宪二字又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这表明
A.清政府政治变革势在必行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D.立宪运动的社会基础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要求“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史实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将历史学科的教育放在首位B.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要求
C.明确了中学教育的法律地位D.关注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9年,广东省咨议局(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首次进行议员选举,广州府合格选民共1600余人,真正投了票的仅有399人。该府各属计设85个投票所,其中有一所得16票,算是较多的,有60处仅有一票。由此可知,当时
A.预备立宪违背潮流B.南方革命思想宣传深入
C.清朝统治日益孤立D.政治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