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5年,袁世凯等人向清政府上《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称“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奏折获光绪帝诏准。


请你推测当时民众获知科举制废除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023-03-07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00年,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即“己亥建储”。对此,民间社会反应强烈,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则介入立储事务。这说明(     
A.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接受了国际外交惯例
2023-03-07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经过三年努力,商务图书馆于1907年出版发行了《日本法规大全》(80册)。该书一上市便得到社会追捧,当时国内各个公共机关都订购了这套书。这表明(     
A.政治变革推进新学传播B.民主法治成为民众共识
C.改良思潮引领社会主流D.专制制度受到广泛冲击
2023-02-28更新 | 40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提出“今中国振兴国务,固宜注重普通之学,令全国之民无人不学”,并设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说明清政府(     
A.推动了近代教育普及B.转变人才培养机制
C.传播了爱国主义思想D.固守旧式教育理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是清政府在实行新政的过程中迫于时局变化与内外压力,融合西方资本主义民法原则与中国传统礼教民俗,于1908年着手纂订、1911年出台的《大清民律草案》。其内容共计51569条,初步形成了独立系统完整的民法典。

以下是《大清民律草案》关于离婚规范的内容节选

1359条:两相自愿,可以离婚,但男不满30、女不满25,必须要父母允许。

1362条:规定重婚(实际上主要针对女方适用)妻子通奸、丈夫奸非罪判刑、虐待等共九条事由可以诉讼离婚。

1366条:“两愿离婚者,离婚后子之监护,由父任之(即父亲有优先监护权)。未及五岁者,母代任之。若订有特别契约者,按其契约。”

1367条:同自愿离婚条,“但审判衙门得及其子之利益,酌定监护人。”

1368条:“两愿离婚者于离婚后,妻之财产仍归妻。”(诉讼离婚也适用此条)

1369条:“应归责于夫者,夫应暂给妻以生计程度相当之赔偿。”(离婚损害赔偿)

——摘编自张银丽《〈大清民律草案〉之亲属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清民律草案》中关于离婚规范条例体现出来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民律草案》制定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5年,在考察英国英格兰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后,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府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总资本400万两,总行位于北京,在天津、上海、武汉等9处设立分行。户部银行的设立(     
A.是清政府的“自救”举措B.促成洋务运动与国际接轨
C.为民族企业发展扫除障碍D.缺乏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7 . 晚清史官恽毓鼎(1862-1917)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初一日的日记中写道:“近来新学盛行,四书五经几至束之高阁……(考生试卷)且多为随手掇拾,绝无靠义理发挥者,大有如不欲战,不屑用心之势。”据此可知,该史官(     
A.对士人堕落深感羞愧B.对政府改革科举不满
C.对时局变化感到无奈D.感慨自己的前途渺茫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5年,袁世凯等六疆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以换得其“推诚相与”;1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与外人为缘”。这从本质上体现了此时中国(     
A.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B.文化教育的近代转型
C.中体西用的价值追求D.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庚子事变后,伴随着新政的推行,西学东渐的进程大大加快了。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类学校均应开设地理课程,让国人了解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清政府的这一措施(     
A.冲击华夷观念B.开始学习西方C.激发民族意识D.唤起民众爱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