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07年清朝户部印刷局引进了当时西方的钢凹板雕刻技术,后又聘请美国等外籍专家培训了一批制钞工匠,印制出中国印钞史上第一款富有科技含量且不易仿造的纸钞-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如图).这反映了
A.清政府放松了金融管控B.货币发展的近代化趋势
C.钞票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清代商品经济繁荣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3年清政府开设了经济特科考试。首场题为:《大戴礼保保其身体,博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有智育同义论》《汉武帝造白金为币,分为三品,当钱多少各有定值其后白金渐贱,钱制亦屡更,竟未通行,宜用何术整齐之策》。材料表明
A.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了教育改革
B.科举考试不再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C.政府各级官吏均由新式人才担任
D.清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进行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逐步改过去财政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改政府的财政决定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决算的编订。这一做法旨在(     
A.适应侵略者的需要B.挽救近乎崩溃的财政
C.减轻地方财政负担D.与近代国际体制接轨
5 .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价值观念崩溃B.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C.新式教育体系成型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1年,清政府命令各省仿照江苏、湖北等省做法,选择文理明通之士出国留学,并附有对留学生的奖励政策。1907年又发布上喻称:(留学生对)国家要政任意要求,事理,肆口低其,以至无理愚民随声附和,奸徒游匪借机熄惑,大为世道人心之害。材料折射出
A.废除科举断送读书人的政治前途B.国人救亡图存意识进一步觉醒
C.留日学生普遍支持君主立宪政体D.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无法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9年,广东省咨议局(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首次进行议员选举,广州府合格选民共1600余人,真正投了票的仅有399人。该府各属计设85个投票所,其中有一所得16票,算是较多的,有60处仅有一票。由此可知,当时
A.预备立宪违背潮流B.南方革命思想宣传深入
C.清朝统治日益孤立D.政治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27次组卷 | 6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代书院中,历史教材主要为传统纪传体史书。1901年,清政府采用日本人编订的新式教科书,遭到诸多学者强烈反对。两年后,借鉴日本教科书历史分期、章节体例和叙事方式的学者自编教科书成为主流。学者自编教科书旨在
A.反对日本学术垄断B.配合反清斗争需要
C.创新史学研究方法D.塑造新的国民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文字出自孙宝瑄(1874—1924)的《忘山庐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以用于说明
A.戊戌变法期间社会思想状况B.社会对政府革新的反映
C.民国初年思想界的活跃状况D.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想的迅速传播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