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1907年7月10日《时报》登载的一幅漫画——《立宪何尚紧闭》。漫画中有土匪、革命和暗杀的烈火熊熊,但用于救火的“立宪”水龙头仍然紧闭。此漫画意在
A.提示社会动荡危害民生B.说明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C.激励民众进行民主革命D.揭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
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
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
2016-12-13更新 | 598次组卷 | 18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基础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
B.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
C.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
D.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2018-05-18更新 | 473次组卷 | 25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备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席。这7人中,总理大臣奕劻是公认的改革者,主张三权分立:溥伦、绍昌、善耆、载泽热心于宪政实践,政治开明;载洵热衷于发展海军。这表明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
A.通过政治改革寻找出路B.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C.打压立宪派的参政热情D.顺应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
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
C.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
D.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课程设置做了明确规定:“凡各科课程,须用官译编译局编纂,经学务大臣奏定之本。”清政府此举意在
A.构建与国家政治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为维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C.规范科举考试的程序和学校教科书D.推动近代文化教育的普及
7 . 1909年,各省谘议局建立,一些地方在此基础上根据选举章程选举谘议局议员,议员又互选产生正、副议长。1910年,清政府颁布《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政治出现民主化趋势B.君主专制体制走向崩溃
C.地方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强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论华洋官商,均可禀请开办铁路。如“华商请办铁路,集股以华股获占多数”,“附搭洋股,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洋商请办铁路,无论集股若干,总须留出股额十分之三,任华人随时照原价附股”。由此可知该章程
A.便利列强资本输出
B.主张铁路国有
C.不利民营铁路发展
D.利于救亡图存
9 . 清末,清政府在派出大臣考察后,由度支部拟议了《所得税章程》30条,规定对公司所得、工薪所得以及不属于前两种所得范围的其他所得征税,对不属于公司所得的另外两种所得税采用八档累进税率。由此可知
A.首次提出征收个人所得税B.征税政策得到了真正贯彻
C.征税标准受西方影响D.征税内容全面和适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0年9月,资政院正式成立。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根据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总裁出自钦定,清廷视之为控制资政院的工具。资政院第一任总裁溥伦,主张凡事“先交资政院参议”,他与度支部(主管财政)大臣载泽经常因政务问题发生争论。以上材料
A.体现“分权与制衡”的色彩
B.表明资政院是最高决策机构
C.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D.加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分歧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