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B.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C.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末“新政”期间,清廷制订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当地由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型商会出现,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据此推知这一现象
A.使清末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B.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推动了商会联动机制的政治化D.导致晚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转变
2020-07-23更新 | 59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2课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1907年7月10日《时报》登载的一幅漫画——《立宪何尚紧闭》。漫画中有土匪、革命和暗杀的烈火熊熊,但用于救火的“立宪”水龙头仍然紧闭。此漫画意在
A.提示社会动荡危害民生B.说明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C.激励民众进行民主革命D.揭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
4 . 下表序号后史实或结论表达错误的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①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②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维新派希望实行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③预备立宪彻底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五四运动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5 .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
A.“新政”举步维艰B.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C.社会矛盾尖锐复杂D.新式教育日渐普及
6 . 下面为《钦定宪法大纲》的部分内容,其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有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选举用投票之法
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
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

① 采用内阁制的组织形式                         ② 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
③ 规定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               ④ 承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01年,清政府宣布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时参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商法性质的《商律》,还根据商人出资办实业的情况给予相当的官衔。这说明
A.朝廷开始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清末新政中进行了政策调整
C.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8 . 如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中国之现象》。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知识界对清政府的失望B.清政府主动顺应民主化潮流
C.清政府企图挽救腐朽的统治D.立宪派主导清末“预备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3年清政府开设了经济特科考试。首场题为:《大戴礼保保其身体,博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有智育同义论》《汉武帝造白金为币,分为三品,当钱多少各有定值其后白金渐贱,钱制亦屡更,竟未通行,宜用何术整齐之策》。材料表明
A.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了教育改革
B.科举考试不再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C.政府各级官吏均由新式人才担任
D.清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调整
10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B.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D.清末“新政”重塑了政府权威
2020-04-15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