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675次组卷 | 42卷引用:重庆市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十八年(1892年),川东兵备道黎庶昌创办“洋务学堂”,“考选学生正副额各二十人”入学,“其课程外国文外,增设科学,而以英语、数学为主科。……从1901年到辛亥革命前,重庆已建有小学堂24所。这些小学堂分为官立和私立两类,以官立居多。官立小学主要有后列几所。巴县高等小学堂,知县霍勒炜于1903年改渝郡书院而成,设于在来龙巷的书院原址。长寿知县唐我圻于1904年倡建了林庄高等小学堂(初名林庄学堂)。1905年,江津知县龚承云改聚奎书院,倡办了聚奎两等小学堂。私立小学堂主要有巴县人许荣龙、曾纪瑞于1901年捐资创办于道冠井的开智小学堂;1907年由重庆回民创设于清真西寺的私立西寺公小学堂。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仅一年间,战前的108所高校就有91所不同程度地遭到日寇的轰炸破坏,其中被全毁的有10所。于是幸存的高校陆续向内地迁移,到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大约是内迁高校的1/2。这31所高校中,计有大学9所、大学研究所1所、独立学院10所,居于全国之冠。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即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中,前三坝皆位于重庆。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庆近代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带来的影响。
4 . 农业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在不同时期中国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9年,农工商部奏准颁行了《推广农林简明章程》,规定各属官员对农林事业要因势利导,量加董劝,“总以境内所有荒地一律垦辟为要义”;凡绅民集股合资筹办农林,若果资本不继、周转为难,地方官查实后应酌拨公款,量予补助;其成效卓著者,“即从优奖励:或缮给匾额,或给予功牌奖札,或酌予虚衔、顶戴,或按照异常、寻常劳绩咨部汇案奏奖”。绅民承领荒地、荒山,地方官在厘定税则时,应“优加体恤”;对于民间农林产业,地方官应“切实保护,如有刁绅劣衿、势豪地痞、奸胥滑吏从中阻挠侵占,以及蹂躏禾稼、砍伐树木等事,一经业主禀报,应即立予究办,按律严惩”。

——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二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文件,其中规定了进步放宽山区、林区政策,积极兴办交通事业,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鼓励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放活农村金融政策,按照商品经济要求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就把农村经济纳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促使传统农业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岂之、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农业政策出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和新时期中国政府的农业政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 宋代进士籍贯分布图

材料二1905年立停科举后,由于新旧人才的选拔皆处于过渡交替状态,官员的录取及任用不断突破既有规制的藩篱,情况日复杂:一方面,抡取新人才之责转至主持新式学务的学部,因各方渴求西学专门人才,新式学堂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将近毕业,而各省已争先电调”,随着《奖励学堂出身章程》的出台,学部于考试学堂毕业生后,直接遣往各地任职,此举打破了唐以来取士与铨选分开的传统,自两汉后举士与举官再度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外务部、商部、巡警部、民政部等新设门乃至各省督抚扶新政之急需,纷纷强调各自行事的特殊性,开取司选的吏部,从不同渠道、不同地域频奏调官员与留学生,举官之权大有下移之势。

一关晓红《清季引入近代文官考试的酝酿与尝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至南宋进士籍贯分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2-02-2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材料二   为应付严重的危机,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其主要内容有:

一、下令停止武科科举考试,“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二、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建立完整学校制度;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并奖励“游学”。

三、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清末新政”词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
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
(3)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2022-04-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青木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部分武官履历简表

人物出身仕途
契苾何力生于铁勒可汗世家。太宗时率契苾部降唐,授左领军卫将军。是太宗时功勋最为卓著的蕃将。
薛平贵家境贫寒,少时以种田为业。太宗末年应募征辽东,以军功从白衣擢授游击将军,官至右领军卫将军。
段瓒出身将家,为褒国公段志玄之子。袭父爵,以门荫步入仕途。武则天时,官至左屯卫大将军。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后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进位中书令。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

材料二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役中接连溃败,旧式将官的无能给清廷以惨痛教训。1901年,清政府下令废止武举,在各省设武备学堂,“以期培养人才”。1904年,编练新军在全国大规模展开。19059月,《陆军人员补官体制》颁布,规定上等第一、二级军职由中央简派,上等第三级至中等第二级由各省督抚具奏委任,中央予以考核奏补,中等第三级以下由督抚任免,并强调所有陆军三等实官都必须“由陆军学堂出身”,且“通解兵学”。1908年,清廷大权落入志在集权的摄政王载沣之手。1910年,清廷规定:“嗣后请简及奏补陆军各级人员均由陆军部具奏。”

——摘编自郭亚平《晚清新军的军官制度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前期武官入仕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军任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建立的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君主神圣不可侵犯。臣民的权力完全限制在法律范围内,而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大清皇帝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还规定皇帝有权罢黜百官、设职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2021-05-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筋,其“四大文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的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平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尽管宪法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暴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速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并说明英国宪政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