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898年,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仿用西法、广置机器、奖励发明等变法法令,后遭慈禧太后废除。三年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几乎又照搬了光绪帝的措施。这说明
A.清政府热衷于向资本主义学习B.清政府希望推动中国民主化
C.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见一致D.工业化成为近代的时代潮流
2022-02-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新学制后,出现了各种新式教科书。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课文:“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独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这一内容旨在
A.宣扬上下尊卑等级秩序B.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
C.主张开启民智救亡图存D.论证剥削压迫合理性
2021-05-23更新 | 8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6年,清政府建立农事试验场。农事试验场是一个从事近代农业技术和试验方法研究及推广的机构。下图为农事试验场的正门(拍摄于1908年),此建筑的立柱拱形门具有西洋建筑风格,其中砖雕部分的图案有龙、蝙蝠、祥云、花卉等中国文化元素。据此可以说明

①此建筑风格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②清末新政引入西方先进农业经验
③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6年,沈家本在《革禁买卖人口变通旧例议》中奏请:“我朝振兴政治,修订法律,百度维新,独买卖人口一端,即为古昔所本无,又为环球所不韪,拟请……革此习,嗣后无论满汉官员军民等,永禁买卖人口。如违,买者卖者均照违律治罪。”据此可知,此时
A.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深入人心B.清末新政铲除旧的社会陋习
C.修订法律推动社会移风易俗D.自由平等观念成为社会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由此可推知
A.“大衅”是指戊戌政变B.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
C.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D.上谕推动“新政”开展
2021-03-05更新 | 3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7年,立宪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东京演讲词》中写道:“今朝廷下诏,克期立宪,诸君子宜欢喜踊跃。”1910年,立宪派代表在《请愿代表团会议决议》中写道:“清政府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起义独立。”立宪派对清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步伐缓慢缺乏诚意
B.立宪派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C.革命派的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了高潮
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引发保路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4年,孙中山说:“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材料所说“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最有可能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10 . 1901年到1909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新政”期间新办59117所学堂,在校生超过160万,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1902年至1910年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是1901年之前20年的两倍多;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依据材料,有关清末“新政”说法正确的是(  )
A.就是一场政治的骗局B.延缓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
C.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D.实现了社会改良的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