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911年,中国出现了一种文明史上似乎反常但却是很自然的现象:一个王朝在面临大崩溃危险的时候,出于自救意识,会对世界文明大潮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顺应”。清政府首先在经济领域实行政策转轨的动员参与,为此实行奖励实业、扶植工商的政策。1905年成立商部,以保护、开通工商业为宗旨,学习西方,制定和颁布一系列经济法规如《商律》等。1904年-1908年中国出现了办厂高潮,使用机器动力的工矿企业增至549家,主要行业增长速度达15%_-20%。同时社会精英人物痛感专制政体的中国若不顺应世界文明大潮,迅行立宪,国将不保。内外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推行钦定立宪运动,并在1909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此外,清政府在这一时期推行西方文明的教育制度之决心是前所未有的,但却未能“同化”改革所造就的各种社会力量,反被新兴力量所淹没。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政府“顺应”世界文明大潮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顺应”世界文明大潮的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书院中,历史教材主要为传统纪传体史书。1901年,清政府采用日本人编订的新式教科书,遭到诸多学者强烈反对。两年后,借鉴日本教科书历史分期、章节体例和叙事方式的学者自编教科书成为主流。学者自编教科书旨在
A.反对日本学术垄断B.配合反清斗争需要
C.创新史学研究方法D.塑造新的国民精神
2021-07-19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1907年,清政府颁布《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小学堂以养成女子之德操与必须之知识技能并留意使身体发育为宗旨。”“女子高等小学堂之教科凡九科:曰修身、国文、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女红、体操;外音乐一科为随意科,得斟酌加入。”由此可见,当时清政府的教育
A.形成完整教育体系B.重视世界意识培养
C.体现社会转型特征D.加强女生体育锻炼
2021-07-14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为1910年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动业会和1903年日本举办的大阪博览会场馆对照。它反映了清政府
相同不同
南洋劝业会大阪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大阪博览会
工艺馆工业馆卫生馆动物馆
农业馆农业馆武备馆植物温室
林业馆京畿馆冷藏库
水族馆水族馆兰简馆台湾馆
水产馆各省别馆商标馆
机械馆机械馆海军陈列馆不可思议馆
通运馆通运馆博山琉璃馆学术人类馆
教育馆教育馆金界缎业馆世界一周馆
A.推行新政效果初显B.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C.统筹区域经济发展D.重视国家海防建设
2021-06-09更新 | 42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773次组卷 | 43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4 近代中国-【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9年清政府接到参与海牙保和会邀请时,对是否与会有所顾虑,知悉中国是否入约有自由决定权后,“即派杨儒届时赴会”。1907年在第二次保和会议订公约期间,中国代表向大会声明“中国有不置可否之权”,亦“有随时陈议或请改之权”。这说明晚清政府
A.开始融入到近代国际社会B.完全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具有一定的对外独立意识D.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政院论驳上谕风潮

1910年9月,议会准备机构资政院(仿照西方的法规体制设立的中央谘议机关,议员分皇帝亲选、民选各100名)正式成立。清廷希望“为朝廷竭协赞之忠”的资政院议员,以一种“半在朝”的政治身份与朝廷站在一起。

11月4日,清廷颁谕缩短预备立宪年限,定于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并专横声称:“年限一经宣布,万不能再议更张”。资政院议员虽不敢对上谕正面发难,但采取了曲解的办法:“我皇上,我监国摄政王的本意,并不是必要到宣统五年始开国会……不过因皇上方在冲龄,监国摄政王不能自作主张,所以交付廷议以取决之。”进而进一步鼓动大家继续请愿再次缩,改预备立宪的年限。

11月9日,又出现了议论上谕的风潮。这天,议长宣读了一道上谕,对资政院核议湘抚与省咨议局关于发行公债一事争议的具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湘抚此举“系属疏漏”,既未给其以任何处分,也未提及发行公债应交或补交省咨议局议决。对此,议员们惊诧异常,他们愤然指出“立宪国精神,全在法律。督抚违背法律而不予处分,则资政院可以不必设……宪亦可以不立”,诘问清廷到底“要立宪不要立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22日,议长宣读了命将资政院议决的云南盐斤加价具奏案交督办政务处,将议决的广西巡警学堂具奏案交民政部分别查核的上谕:议员们认为这不但否定了资政院的议决权,而且无异于宣布以上两个行政部门为资政院的上级机关。因而骤起轩然大波,不少议员开始对上谕含沙射影,旁敲侧击。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论驳上谕风潮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政院论驳上谕风潮”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5-1907年,北京出现了创办阅报社的高潮,推动白话报和白话文走向街头、寺庙和茶馆。阅报社大都由官宦子弟或旗人创办,部分旗人在茶馆免费讲解内外局势,宣传国民意识,一些宗室子弟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反映出
A.变革成为时代发展潮流B.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C.清末新政促进民族融合D.政府主导社会生活近代化
2021-05-22更新 | 46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五)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07年清朝户部印刷局引进了当时西方的钢凹板雕刻技术,后又聘请美国等外籍专家培训了一批制钞工匠,印制出中国印钞史上第一款富有科技含量且不易仿造的纸钞-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如图).这反映了
A.清政府放松了金融管控B.货币发展的近代化趋势
C.钞票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清代商品经济繁荣发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