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03—1906年,全国各省成立的铁路公司多达18个,其中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苏等铁路公司,系由各省绅商士民集股自办,经商部代为奏准成立。这反映出清政府(       
A.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看到了工业文明的先进性D.改变了抑制工商业的传统做法
2022-05-27更新 | 52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蒙元王朝在边疆范围内设置的政区主要是: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如在岭北、东北和西北,行省及宣慰司是直接治理边疆的主要官府形式。在西南,除云南设行省和宣政院主管吐蕃外,主要是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土官”设置。明清两代大抵沿袭此项重要政策。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古代边疆治理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为20世纪初中国各界人士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表明
人物发表时间言论
麦孟华(康有为的学生)1900年故今日欲存中国则惟有组织新中国而已,新国不立,则不和固亡,和成亦亡,瓜分固亡,保全亦亡
梁启超1902年成立“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为罗在田(暗指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浩),第二任总统为黄充强(寓意炎黄子孙能白强)
柳亚子1904年“打倒旧政府,建设新中国",实现自由、独立.”
徐锡麟1905年毅然以光复为职志,知断中国非大破坏不为功

A.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B.时代变迁影响国家观念
C.资产阶级各派别思想趋于统一D.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指日可待
2022-04-29更新 | 37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后案)
4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末《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指出,高等小学堂开设国语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则要求初级师范学堂选用《圣谕广训直解》作为教科书教授官话,以便以后能够“使全国人民语言合一”。这些章程的颁布
A.推动了留学教育的兴起B.有利于增进国家认同
C.得益于革命思想的传播D.使清政府摆脱了困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4年在成都成立的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其股本主要来源于“田亩加赋”,-般是随粮征收,值百抽三,四川的贩夫走卒,大都被迫参与,不足部分基本是靠外债弥补。迫于民间收回利权运动的压力,该公司于1907年改为商办。1908年.清政府又委派军机大臣加以督办,进而在1911年突然宣布“国有”。清末川汉铁路公司的变迁
A.折射出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尖锐
B.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C.印证了国人对近代化的积极探索
D.表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走向破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4年,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规定:通儒院或分科大学的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则取得生员(秀才)的功名。上述规定的推行
A.提高了各地兴办学校的积极性B.解决了教育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C.进一步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D.满足了推行新政人才的大量需求
2022-03-05更新 | 354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财政支出急剧增加。清政府为了筹措新政资金,从新兴的工商产业入手获取新税源,并经常加抽米捐、警捐等。以对商业活动征收的厘金为例,1901年时为1600多万两,到了1908年就增至2000多万两。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B.调整了重农抑商政策
C.阻碍了商业活动开展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2022-03-01更新 | 1107次组卷 | 1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1909年9月广东咨议局成立,咨议局主要活动为由督抚召集会议,并提交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和审核政府财政收支等各种议案。这表明咨议局的设立
A.体现了清政府主动探索中央集权体制改革
B.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C.实现由专制统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型
D.是议会政治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初步尝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