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
2022-10-06更新 | 3334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乙卷安徽省2023届高三第一次原创模拟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堂歌》

材料   下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刊行的《学堂歌》。


——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并对材料中描述的“学堂”加以合理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创办于1907年的天津《醒俗画报》刊登的漫画。立宪“利君利民”的大门紧闭不开,贿赂“利官”的门却大开,金钱自由进入。该漫画旨在(     
A.批判官场黑暗腐败B.倡导实施君主立宪
C.纠正国民不良习俗D.关注时政扩大销路
2022-12-20更新 | 823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3年,袁世凯选派周学熙等道、府官员参加了在大阪举办的日本劝业博览会。周学熙感叹道,“今日本通国无一人不需洋货,而无一洋货非出自本国仿造者。”回国后,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下设工业学堂、实习工场、官纸厂等机构。这些做法(     
A.推动了西方工厂制度的引进B.体现了当时政府的自救意图
C.使北方成为民族工业的中心D.目的是抵制日货和发展经济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之前的早期文献中所表现出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大多是传闻和想象。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把空间最大化的想象方式,就是把“天下”想象成“九州”以及周边,中国与“四裔”,或者是以“王畿”为中心逐级放大的“五服”。它体现了古代中国自居中央的天下观念,按照古人的说法,因为四裔不够文明,都仰慕中国,所以要来中国朝贡。“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中国历史记载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道光年间,国门被迫打开,有关中国之外的世界知识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历史学家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超越帝国边界,并依靠异域自己的资料加上亲身经验和考察,开始试图叙述有关世界/全球的史地知识。随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步步失败,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巨变,仿佛在加速度地出现。早在同治六年(1867)清王朝成立同文馆,就决定同文馆要设立“读各国史略”一科:1895年甲午战败,1898年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晚清政府不得不从政治、制度和教育上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有关历史的观念,也终于迸入官方主导的学校教育。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之外必须讲授“万国史”、中学堂讲授“欧洲和美洲史”。正是在这种中国的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也顺势进入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对世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以来中国史学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概括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9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服务回 单位 如何广东西省商务

材料 中国近代教科书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

时间教科书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
1902年《万国历史》(南洋官书局译定)“乱民”“据巴黎,覆政府,杀首相,更立新政府”“焚巴士底尔牢狱”。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西洋史》(傅运森)“巴黎乱民起袭巴斯底狱,烧狱舍,杀狱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躏贵族富人之家。”
1924年《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西洋史》(陈衡哲)关注到《人权宣言》,并称许它主张人类一体自由平等的价值和意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教科书的重视并被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非常重要的精神内涵
1927年《新撰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史》(周传儒)称“近世改革之成功,中古旧制之覆灭,当以法国为最早。”
1933年《高中外国史》(李季谷)在评价大革命时指出“农工阶级获益不多,似未达到革命最初目的。”
1939年《高中新外国史》(孙逸殊、闵宗益)渲染了法国人民齐心协力抵御外敌的情景“而全国人民,又能协力同心,一致抵御外患。在名将噶尔诺领导之下,手执自由、平等、博爱之旗,口唱马赛军歌,浩浩荡荡往前线去奋勇杀敌,连获胜利。”

—摘编自黄宇兰《百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国大革命》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为中国近代教科书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划分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11-11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6历史理解、阐释类-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1年7月,清政府按照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这说明清末中央机构改革(     
A.致力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B.迅速摆脱了内外困境
C.旨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体现了半殖民地特征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时间主要内容
1861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前往美国、欧洲。
1875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设立开平矿务局。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时间主要内容
1901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
1902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
1903设立商部,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3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留学生大都留学日本。
1905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文件。
比较表格,提取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至少提取2项)
2022-08-20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近代警察制度初建,有文章说:“循整齐画一之政治,规模秩然,有道不拾遗之风。”但是,文章举例说,“今春间有荣禄之侄为直隶候补道者,其仆某与人斗于道,警察弹压之。仆不服,与警察兵斗,为所捕。……诣督署力责直督严办该兵。直督皇恐谢罪,卒命将警察兵数名枷号,以儆其余,置该仆不问”。材料说明(     
A.警察制度确保了治安状况B.警察制度滋生腐败黑暗
C.近代警察初设制度不完善D.新政为贵族权势所把握
2022-08-10更新 | 1010次组卷 | 13卷引用:热点10 “唐山打人事件”全网关注——基层治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