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据此分析,该转移反映了
A.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B.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
C.美国是唯一的科学中心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 . 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的,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自然科学之树,在旷达一千年的凋敝之后,何以在15世纪下半叶开始重新发嫩,随即结出划时代的丰硕之果?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这被看作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17世纪上半叶,伽利略建立起他的运动理论,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定律,哈维创立血液循环理论,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等等。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梅森说:“科学革命,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兴起,即科学的方法(指实验方法),第二是一种理智上的变化,即产生的一种对世界的新看法。”

——摘编自郑家鸿《人文主义运动与近代自然科学》等


材料反映了部分学者对近代科学革命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2-2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一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对比图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从1895年到1949年,国家陷入社会动荡与民族生存危机,国家的大量财政收入用于各种战争。从光绪新政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国家决定全面接受西方技术与科学,促进工业化建设。然而,各种举措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与日本侵华战争而难以彻底落实。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83年,成功研制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
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
1991年,成功建成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
2002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2006年,建成世界海拔最高,在冻土路程最长铁路——青藏铁路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科技发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各自的成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021-02-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平定边疆叛乱、收复台湾等军事斗争的需要,清朝前期十分重视西方火器技术的引进和仿造。康熙朝设内外火器营,各省设乌枪营,由满洲和蒙古兵组成。此时的火器专家戴梓发明出可连发28发的连珠火铳(机关枪的早期形制)和类似于榴弹炮的子母炮等先进火器。乾隆以后,社会比较稳定,国防科技逐渐衰落。到鸦片战争前夕,清军的火药技术依然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火炮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定,期造换制度。舰船装备性能落后,实战经验严重不足。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国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军事自强”成为了洋务派的重要工作。清政府先后创办了.

30多个兵工厂;1866年,福州船政局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蒸汽规船建造工业的诞生:科学家龚振麟用新法铸造火炮,改进配制火药的工艺;1868年,江南制造慈局设翻译馆,其中与军事技术有关的译著还60多种200多卷;晚清政府还兴办了各种军事技术专业学堂,如1874年建立的操炮学堂等。

——据卢嘉锡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可能存在的核威胁,中共中央确定了发展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围绕“两弹一星”,1956年,毛泽东组织编制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原子核技术等6项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触角伸向当时前沿高科技领域。中苏两国科学院、高教部门展开对口合作,相继建立了航天、航空、船舶和核工业,整顿了兵器工业。60年代以后,中国的武器装备生产开始步入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为主的新阶段。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为国防事业留下了重要的精神遗产。同一时期,新中国先后成立了原子能研究设计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创办了军事工程学院等一批技术院校,培养了大批国防科技人才。

——摘编自刘祖爱<毛泽东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基业的奠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国防科技的发展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9世纪末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畅销书,科学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
A.科技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D.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