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在长沙合组临时大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仅存在了811个月,但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因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国内外教育界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国外有学者赞扬说:“西南联大的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联大的传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

——摘编自丁则民《回忆我国一流学府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材料二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习近平《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大办学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云南大学为代表的边疆高校的历史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校办学使命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兴起于宋初,到清末废止,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书院教育以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为最终归宿。书院教师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形成了良好的“尊师爱生"传统。书院之间经常会有学术辩论,朱熹与岳麓书院张栻就曾对《中庸》之义进行了争论。至清同治年间,书院除了八股试帖、辞赋、经义而外,一无所求,积习相沿、日甚一日,与此同时,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书院逐渐废弛不堪。

——摘编自穆晓莉、周伟《古代书院教育特色及其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材料二   甲午战败后,书院改制。18986月,康有为上《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建议“现有之书院……皆改为中西兼习之学校虽变法失败,但康有为的建议极大地推进了书院改制步伐。1901年,张之洞和刘坤一在《设文武学堂折》中重提改书院为学堂之议。同年9月,清廷谕令“各省所有书院,均改设大学堂”。课程内容由中学为主变成西学为主,最终在学堂教育体系中形成以近代科学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

——摘编自张东亚《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演进》

材料三   近些年来,在多种力量的参与推动下当代书院呈现复兴之势,获得了新的发展。这些书院具体从事的内容,大都与国学、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有别于旧式传统书院,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又吸收了现代化的元素,视野开阔,是中国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重新出发,其发展令人期待。

——摘编自戴美玲、王维生《文化自信与中国当代书院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书院的特点及近代没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书院改制这一举措。
(3)综上,谈谈你对书院发展的认识。
2022-05-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演练卷 (全国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