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黄炎培、张謇等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职教社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全日制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该校《设立之旨趣》曰:“鉴于我国今日教育之弊病在为学不足以致用,而学生之积习尤在鄙视劳动而不屑为,致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者比比。根本解决,惟有提倡职业教育,以沟通教育与职业。……故特设此职业学校。”该校之办学主旨在于“一方面在使无力升学之学生得受适切之教育,以为职业之预备;一方面在辅助各种实业,以增进其生产能力。”……据统计,仅1929年这一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人员就组织进行了各种职业谈话1521人次。与此同时,职教社还与南京、重庆等地青年会联合设立职业指导所,在当地展开了大量的职业指导活动。

——摘编自吴国荣《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并在联邦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失业者更好更快地获得工作,有尊严体面地拿到薪水。国会也看到了职业教育在保障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所具有的经济优势,因此对《乔治-埃利泽法案》和《乔治-迪恩法案》的通过最终给予了认可。……在大萧条期间,这些新政救济机构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极大的丰富和补充了学校的职业教育,这些新政救济机构开展的职业培训课程在时间更既具有灵活性,通过开设非全日制和夜校课程,保证了学员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职业再培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这些职业培训课程也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学校内的职业课程偏向理论和学术型课程,受学校场地和设施所限,实践性的训练较弱。

——摘编自李纯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美两国当时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美国大萧条时期与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2022-07-18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7年,怀特布雷特向议会提交用公款资助建立国民教育的提案,虽然该提案未获通过,但却推动了自愿为国家提供普及初等教育社团的建立。1830年,辉格党上台,贵族被迫与正在兴起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分享权力。1832年,议会改革议案扩大了选举权。1833年,在舆论压力下,议会终于通过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1839年该项拨款增至3万英镑,并成立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英国第一个国家监督和管理教育的机构。1858年,教育委员会设立教育行政部,加强对民众教育的管理。1862年,议会通过教育修正案,教育投入被纳入正常的以征税为保障的立法轨道。1880年,英国实施小学义务教育法。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共创办各类学堂37所,其中外语学堂8所,专门技术学堂11所,军事技术学堂18所。从时间上看,19世纪70年代以前,洋务教育以办外语学堂为主,七八十年代,洋务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有技术、军事、医学、工程学、矿学、电学等。甲午战争后,清朝创办的学堂已开始注意学堂的不同等级之分,如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苏州、无锡等地出现的三等公学堂,一个较完整的学制系统已经形成。到1901年,逐渐出现了门类明确的小学、中学、大学堂和女塾,学堂逐渐走向系统化。这一时期,清朝还创办了大量的农业类、商业类学堂,学堂的门类更加广泛。举凡工、商、农、桑、矿、声、医、化、光、电、格致各目均有学堂,近代教育趋向系统化。

——摘编自张雪蓉《论洋务时期的教育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近代教育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清末,封建教育制度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加之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紧,民众对清政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为消弭革命,清政府于1901年颁布“兴学诏书”,拉开了教育制度改革的序幕,诏令颁行后,全国各地新式学堂纷纷建立。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卵学制”。1905年清帝谕令:“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地方上设劝学所以推广教育,中小学堂增加了外国语、博物、理化、法制等课程;大学堂所授则几乎都是近代科学。经过十余年的教育改革,一套完整的近代教育体制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许多教育改革措施为后来的中华民国所保留和沿用,新教育使广大青年不再围于封建传统,对政治风云变幻异常敏感。然而,教学过程中仍贯彻“忠君”、“尊孔”的思想,读经讲经占课程很大比例.

——摘编自白水、周飞《清末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推行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教育制度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历史课程“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这说明民国政府注重
A.培养青年学生国家意识B.研究政治体制的改良
C.发挥史学求真教育功能D.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康有为充分肯定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女子教育不仅关系到女子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兴衰。梁启超也认为:女子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家庭后代,而且关系到种族、国家的兴衰。这旨在说明兴办女子教育
A.提高妇女社会地位B.具有鲜明的救亡色彩
C.成为社会变革主流D.开启教育近代化进程
2021-11-23更新 | 54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世纪末,中国留日学生占绝大多数。有学者对民国初年到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留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详见下表。下表数据表明
留学方向人数留学生杰出代表
美国推算人数达5362人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共计有1700名以上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苏联总计在1600人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日本当在20000人以上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欧洲当在5000人以上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A.留学趋势出现新的风向B.人才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C.学习制度成为时代主流D.留学生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
2021-05-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21届高三三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科类高等院校及专业建设得到高度重视。1949年全国高校共计205所,其中工科类高等院校28所,占全部高校的13.7%;高校学生总数11.65万人,其中工科生3.03万人,占总学生数的25.9%。1951年,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提出工科类高等院校调整方案,注重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此后两年时间全国新建矿冶、钢铁等12个工学院,建成化工、电机等专业体系。1952年后,全国高校共201所,其中工科类高等院校数量为43所,首次居各类院校第一,占比21.4%;高校学生总数19.11万人,其中工科生的数量6.67万人,亦位列各科学生数第一,占比34.8%。

——摘编自陈聪诚《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05年京师大学堂召开第一次学生运动会,并发文称“窃谓世界文明事业皆刚强体魄之所造成也。吾国文事彪炳,而武力渐趋于薄弱……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这反映
A.体育强国成为主要社会思潮B.新式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C.家国情怀决定人才培养模式D.近代学堂开始纳入体育课程
9 . 下表所示为民国元年(1912年)江苏省发布的某一政府令。这表明当时
A.基础教育迅速发展B.传统思想观念基本瓦解
C.政府执法趋于公平D.近代教育理念得到承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618-907年)有一整套的学校体制。中央所设的高等学校主要是“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由国子监统一领导。此外,太医署、司天台、崇玄署也各招生徒传授医学、天文历算、道教学等专门技术知识。中央六学之中,前三学传授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后三学为专业性学校,分别学习律令、书法和文字学、数学。这些学校不仅招收国内学生,同时也招收外国留学生。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各类高等学校学生有三千多人。随后,扩大招生名额,高丽、百济、新罗、高昌、日本诸国纷纷派遣子弟入唐求学。万方辐揍,盛况空前,“六学”等学生达到八千多人,这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府了。

——摘自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教育的开放性》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约公元500-1000年),欧洲的文化教育事业处于基督教垄断之中。古希腊罗马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人所遗忘,西欧的教育呈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处于衰退状态。中世纪晚期时,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学计算知识和商业经营技能,但以宗教为主的教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一些商人集中的城镇逐渐打破宗教垄断教育的局面。13世纪,西欧出现了很多新创建的大学,既有规模较小的专业学校,如法学学校、医学学校,也有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校。大学教授也逐步摆脱宗教束缚,可以讲授希腊罗马古典名著或是物理学、天文学等课程:

——摘编自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学校教育和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