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材料   唐代在继承历代教育经验基础上,学校设置方面有许多创新。中央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监收高官子孙,太学收中级官员子孙,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收低级官员子弟及百姓。各地方设州县学、医学、玄学等。唐初级私学有家学、私塾和乡村学校,以蒙学教育为主;寺院读书和私人讲学则以科考内容为主,属于高级教育。唐初规定教材是《五经正义》(即《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后演变成九经。各级学校考试分旬试、岁试和毕业试;常规的休假有旬假、田假和授衣假等。教育的繁荣吸引到日本、新罗、渤海等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围绕大唐的“中华文化圈”,唐教育思想多元化为宋明理学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唐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学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学制的影响。
2022-11-1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7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对聘任制公务员做出了统一规范。文件明确规定,公务员岗位,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实行聘任制;受聘人员经过考评,可以聘用为公务员,并签订聘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聘用期限为1——5年,聘任为领导的,聘用期限为3——5年;聘任制公务员在期满后,可以正常退出,表现优秀的可以转为委任制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主要为党政机关引入短期、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聘任制公务员有明确的任期制,实行合同管理,优秀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为委任制,客观上提高了公务员的竞争制度,有助于改善行政队伍的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聘任制公务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人才“旋转门”的效果,从而提高人才的配置效率。

——摘编自匡贤明《聘任制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一大创新》


(1)概括中国新时期公务员制度改革的特点。
(2)简析中国新时期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进士科考试只试策,并不试文,后来又增加了帖读、帖经和杂文等形式不ー、不够规范的考试项目,但不定。高宗时,杂文成为进士考试的法定项目。开元以来,科举和文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时海内和平,士有不由文学而进,谈者所耻”。唐玄宗遂对进士考试进行了两次改革。一是开元六年,针对考试中的浮艳文风,下诏要求“自今以后,不得更然”,科场及文坛都有所触动,时为宰相的张说和苏颋在骈文写作中崇雅浮艳,运散入骈。在当时,宰相有阅榜及定夺取士名单的特权,苏、张的文风之变对文坛骈丽浮艳之习有改易之功。二是开元二十五年,针对进士试中诗赋过于讲究声律的现象,颁布《条制考试明经进士诏》,调后的进士试确立了“三项剖”:帖经、杂文、策,更加重视文词。

——摘编自张晓敏《唐代进士科改革与文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进士科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进士科改革的影响。
2021-05-22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