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本科课程设置对比表
时期科目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913年)
修身、国文、格致、家事、裁缝、手艺、地理、历史、教育、图画、算学、音乐、体操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
修身、国文、读经、家事、缝纫、手工、地理、历史、教育、图画、数学、乐歌、体操、园艺、习字、法制经济、化学、博物、物理、英语

A.民主科学成为价值追求B.学习内容反映男女平权
C.科目设置体现五育并举D.教育理念提升女性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课室中,都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被用作教官话的课文。以上材料说明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B.新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D.政府当局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3 . 在清廷推行的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本该使全社会欢呼雀跃。但是,欢呼雀跃者,大多是上层社会的绅士们,贫苦的百姓却恨之入骨。原因很简单:办学堂就要加捐,乡民们不但把怨气发泄于官府衙门,而且无一例外地将学堂捣毁。该材料反映出(   
A.政府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B.吏治腐败阻碍了改革进程
C.上层绅士引导了社会潮流D.乡民的思想尚未得到解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问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的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
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B.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部分武官入仕简表

人物介绍入仕途径
契苾何力,原为铁勒族契苾部可汗。
率部归顺唐朝,授左领军卫将军,贞观九年(635年)讨吐谷浑于赦水川,贞观十四年为葱山道副大总管,与讨高昌,平之。
张万福,以父祖业儒皆不达,不喜为书生,年十七八,转学骑射。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大历三年(768年),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
薛平,唐朝名将薛仁贵曾孙,其父薛嵩曾官拜相卫洛邢等州节度使,封高平郡王。少以门荫为磁州刺史。王师讨蔡,数战有功。进检校司徒,更封韩召拜太子太保。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

材料二   从留学生当中遴选官吏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1901年上谕称:留学生“如果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华,准照派出洋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均候旨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各项出身,以备任用,而资鼓舞”。1908年奏行《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提出“东西国之医科、工科、格致科、农科大学毕业生及各项高等实业学堂毕业者,往往以科学见长,不工文字。此项学生准其仅作科学论说一篇,不必兼作经义”。1909年,规定对留日归来的学生须加试日文,以资甄别。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武官入仕的主要途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新政期间留学生选官机制特点,并评价该机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