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武帝继位初期田蚡(fén)曾任丞相。《资治通鉴》记载:他推荐人做官,有的位居二千石,把皇上的权利都夺了去(任命官吏是皇帝的权利),武帝就对他说:“你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打算任命官吏。”后来汉武帝多引用常侍或外戚担任中朝官员,中朝即内朝,内朝近臣自大将军、太傅、侍中以下,常领录尚书事以参决朝政。

材料二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1)据材料一,秦汉时期中央机构的运行存在什么问题?汉武帝如何解决此问题?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的运作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此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为什么“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2020-02-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担为外朝。

――《汉书·刘辅传》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政治制度?汉朝皇帝实行这种制度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并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3 .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2018-02-04更新 | 40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检测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材料二   《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

《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2)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二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

材料三   汉初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武帝继位初期田蚡(fén)曾任丞相。《资治通鉴》记载:他推荐人做官,有的位居二千石,把皇上的权利都夺了去(任命官吏是皇帝的权利),武帝就对他说:你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打算任命官吏。


(3)据材料三,秦汉时期中央机构的运行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四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4)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5)从上图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2020-1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北师大鄂尔多斯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材料二   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街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街,担任宰相。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中尚书省的职能并概述三省制度的变化。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020-12-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

材料二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书·刘辅传》

材料三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设置中朝的做法和目的。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些制度?各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示例完成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机构的演变过程。

(3)从上述中枢机构的演变过程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2020-1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本朝亦最重中书,盖以造命可否进退皆由之也。门下虽有缴驳,依旧经由中书,故中书权独重。及神宗仿唐六典,三省皆依此制,而事多稽滞。故渡江以来,执政事皆归一。独诸司吏曹(二十四曹),依旧分额各属,三省吏人自分所属,而其上之纲领则不分也。

——摘编自《朱子语类》

材料三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材料四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己。

——《明史》

材料五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是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秦汉、唐政治制度的“大变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五及所学知识,归纳汉朝中朝、明朝阁臣、清朝军机大臣的职权并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9 .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2020-05-22更新 | 181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遵义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10 . 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街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街,担任宰相。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中尚书省的职能并概述三省制度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