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2018-02-04更新 | 409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基础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

材料二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书·刘辅传》

材料三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设置中朝的做法和目的。
3 .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2020-05-22更新 | 181次组卷 | 4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皇帝以下最重要的官职,历来被视为:百官之首,为控制相权,分设左、右职,分散相权。另一措施是缩小相权,秦同以前丞相为最高军事首领,统一后秦王朝的丞相仅为文官之长,同时秦又设置牵制相权的官职:御史大夫,有审判职责,地方上奏的文书均由御史审阅。秦代太尉虚有其位而实无其人,秦始皇器重廷尉,也可看出秦始皇加强皇权的良苦用心。

——摘编自林剑鸣《秦代中央官制简论》

材料二: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自随之变动……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再送尚书省执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单独取旨,称政事堂,与枢密院同称两府,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再论财政,政府财权专落在三司手里;再次说到用人,本该隶属宰相职权之下,宋代却又另设一个考课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代加强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宋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请说明你对“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反映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的理解。
2021-11-2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
2021-12-21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内朝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内朝与明代内阁的共同点,并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
7 . 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加强的关键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国、丞相,皆秦官,全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朝丞相的职责。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枢政权的最大特征。
(2)指出材料二中“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在汉朝、清朝中枢权力机构的体现。
(3)请把材料三中的A、B处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所示两种制度的共同点。
2021-11-2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提高皇权,亲自过问一切政务,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还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在朝官中有了“中朝”(或称内朝)和外朝之分。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

材料二   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因三省长官地位显赫,朝廷不轻易授人,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要例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朱绍侯、王育济、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皇权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中期到唐初宰相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是其酝酿时期,中经隋代,至唐才正式建立。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但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表现为低级官员入相,难以驾驭朝政,三省长官不专机务,动摇了三省机构的互相制约关系;三省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干扰和削弱了六部尚书的行政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节度使出将入相打破了三省分权的政治平衡;专使的设置削弱了六部的行政职能;翰林学士草拟诏敕代行了中书省部分决策权;宦官专权瓦解了三省制的组织原则。

——摘编白王素《三省制略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