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宋初,范质等三位宰相同日辞职,宋太祖随后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遇到一个问题:诏书没有宰相副署,不具备法律效力。太祖本要自己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最后,由领有“同平章事”(即宰相官衔)衔的赵光义副署,才签发了这道诏书。这说明当时
A.皇权急剧膨胀缺乏有效制约
B.政治运行程序僵化繁琐
C.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宰相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2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019-09-22更新 | 1269次组卷 | 4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事权的分割
C.科举制的完善
D.理学的兴起
2019-09-02更新 | 66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2019-08-26更新 | 6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现代学者中,许倬云先生曾运用社会分层理论,从上、中、下三层关系纵论中国历朝政治统治的得失,别具只眼,异峰突出。仅举其标题或可略窥大意: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汉代政治权カ的基础——中层的坚凝;东汉的缺失一上层与中层的断裂唐代的用人——中层的变化;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明清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断裂。这是切入到政治体制架构的内部观察,将中国历史细化的理路,其中特别重视中层的作用,认为凡是具有坚凝的“中层”,并能起上下转合作用的,一般治理国家都比较成功。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辩”》


评析材料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合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真宗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仁宗说: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我的脸上了啦,不得不取消了原来的任命。这说明宋朝
A.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B.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
C.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
D.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
2019-08-12更新 | 32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掌管一切政务
8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三司使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
9 .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下列各项中,能直接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太尉B.宋朝设立三司使
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设立军机处
10 . 下图是一副残缺的古代“政权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2019-01-30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年安徽广德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