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中朝”
B.宋代设置转运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C.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D.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2 . 下图所示为唐宋元时期宰相名称的发展演变状况。这反映了
A.中枢机构的演进B.君主专制的强化C.行政效率的降低D.国家治理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太祖在位时通过扩大科举网罗人才,同时也曾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少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称门生。”这一诏令
A.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旨在防止结党营私加强皇权
C.阻断了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D.保证了科举考试客观公正
4 . 《宋史·职官志》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上述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B.统筹国家财政收支C.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D.减少中央决策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三司与宰相的职权关系颇为复杂,一方面“军国要务”多由宰相裁决定夺,三司奉行宰相“指挥”;另一方面,三司又可通过多种渠道,不经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三司在政务运行中的地位表明
A.政出多门使决策的效率底下B.中枢机构职能划分可以理顺
C.官僚机构人浮于事现象严重D.君主力图强化对政务的掌控
6 . 宋朝某大臣在边疆战事紧急之际向皇帝上书指出:“(本朝制度)分军、民为二体,别文、 武为两途,宣敕并行,议论难一,事无责任,更相顾望”。该大臣批判的是
A.郡县制B.九品中正制C.二府三司制D.内阁制
8 . 北宋初期,宋太祖为了安抚后周旧臣,继续沿用五代时的宰相兼枢密使制度。乾德年(964年),宋太祖罢免后周三相后,宋朝中央形成了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政的格局。这调整
A.分化了相权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制约了君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
9 . 《宋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宋初设置“二府”的目的是
A.废除三省六部制度B.进一步强化皇帝权力
C.彻底废除宰相制度D.进一步强化内外相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出处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乏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2021-03-18更新 | 106次组卷 | 3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