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之后,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B.君主专制呈现明显弱化趋势
C.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大大削弱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两府”讨论后才能施行。“凡事与大臣佥议”,“方为诏敕”。这种做法
A.反映宋朝具有一定的权力制衡倾向B.表明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表明“两府”权力已凌驾于皇权之上D.反映出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D.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2020-12-10更新 | 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相权分散影响行政效率B.南宋皇帝大多能力低下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大强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材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

材料三军机处尽管权力很大,但时刻处于皇帝的严密监视之下………从雍正开始,又采取一系列限制办法,以掣其权,从而保证皇帝“乾纲独揽”,皇帝不交办的事务,军机处无权过问。即使交办的事务,也只是遵照皇帝意旨协助处理,“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对北宋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职权。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宋代政治制度的主主要不同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因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朝在中书省和门下省都设有谏官,主要对皇帝提出规劝和批评。北宋设置谏院,其职责主要是举发臣下的不法,和台官职责几乎相同,形成台谏合流的趋势。元丰改制时撤销了谏院。这说明宋代(     
A.宰相丧失政务裁决能力B.精简机构确保了行政效率
C.中央集权程度日趋强化D.君主对政治权力控制加强
2022-12-23更新 | 72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祖宗之法”在宋代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宋朝历代君臣对此都极为尊崇。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己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摩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对于赵宋的“祖宗之法”应该做出更为理性的分析。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政治情势下,才能把握其合理内核及演变趋势,充分认识其对于宋代政治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邓小南《祖宗之法》


(1)依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最后‘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予以说明。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宋代“祖宗之法”的认识。
2022-09-30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谏官本为宰相两府之属官,职在谏阻皇帝。宋代,谏官则由皇帝任命并且宰相不得推荐人选。仁宗时期,谏官的职责更加扩大,对内劝谏王恶;对外则可以论奏官员,并且经常出现谏官论奏宰执的现象。这主要体现了
A.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备B.谏官地位进一步提高
C.谏官能制约王权和相权D.专制统治加强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