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宋代在相权力上呈现弱化的发展态势”,这种“弱化态势”体现为
①设参知政事②设提点刑狱司③设路、州、县④设三司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04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载,宋太宗“以汉、唐封乳母为夫人、邑君故事付中书”,问宰臣吕端等曰:“斯礼可行否?如不可行则止,朕不敢以私恩紊政法也。”这反映出宋代(  )
A.法制社会业已形成B.士大夫政治影响力强
C.权力制衡机制完善D.皇权受到法制的规范
2021-12-0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朝的中书门下省职权相当于唐朝的(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六部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规范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承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六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北宋时,中央行政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政务层次与决策流程方面。就政务层次而言,事关“军国之体、安危之机”之事,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二府宰执决策。“三司”则负责日常财税政策等庶务;就决策流程而言,二府多具裁决权,三司则具体执行二府指令。但在承受君主诏令时,尽管二府系与君主共同谋议决策的中枢机构,敕、宣由其制定下发,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君主诏旨,不经宰相直接发往三司。

——摘编自张亦冰《北宋三司与宰相职权关系新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二府三司的职能,并概述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削弱相权措施方面的不同,并说明宋代措施的消极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皇帝以下最重要的官职,历来被视为:百官之首,为控制相权,分设左、右职,分散相权。另一措施是缩小相权,秦同以前丞相为最高军事首领,统一后秦王朝的丞相仅为文官之长,同时秦又设置牵制相权的官职:御史大夫,有审判职责,地方上奏的文书均由御史审阅。秦代太尉虚有其位而实无其人,秦始皇器重廷尉,也可看出秦始皇加强皇权的良苦用心。

——摘编自林剑鸣《秦代中央官制简论》

材料二: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自随之变动……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再送尚书省执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单独取旨,称政事堂,与枢密院同称两府,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再论财政,政府财权专落在三司手里;再次说到用人,本该隶属宰相职权之下,宋代却又另设一个考课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代加强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宋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请说明你对“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反映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的理解。
2021-11-2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编敕是指将君主诏令编纂成律令充实法律条文,宋代继承了唐代编敕的传统,使之成为经常性的立法活动。《宋史·刑法志》中说,“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则有《编敕》”。这种编敕类活动的开展
A.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B.保证了法律条文科学化
C.完善了唐宋法律体系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7 . 制度创新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古代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官僚制度,为中华帝国的数千年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组织基础。中国式官僚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权与官僚权力共存并用,当代学术界称之为“君主官僚制”。在君主官僚制中,官僚体制是依附于皇权统治基础之上的,皇权与官僚权力有着等次分明的主从关系。由于国家治理的规模,皇权的统辖权只能以官僚体制代为行使;官僚体制为皇权提供组织基础和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发展出一套等级有序、稳定运行的组织机制。这些官僚组织机制常常与皇权利益分离,正是在君主与官僚互为依赖又互为钳制的矛盾中,君主专制体制产生了活力。

——摘编自周雪光《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

材料二   “宋法制因唐敕、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宋人毕仲游对此评价说:“建隆编敕不过数百条,而天圣编敕,则倍于建隆;庆历编敕又倍于天圣:嘉祐编敕,复倍庆历,至于熙宁、元丰之敕,乃益增于嘉祐几千条,而引用此例以相附著者,至不可胜计。”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设置详定编敕所,简称敕局,掌将历年所颁敕令统一整理,删编成册,使之成为正式法令。

——摘编自李敏昌《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任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部门长官的指令,行使监察权也不受其干预。御史弹劾、谏官言事常可以不经过本部门长官而直接上奏皇帝。汉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都在六品至八品之间,明代御史和给事中均为七品,清代提高到五品。监察官员的选任有品质、年限、出身等诸多要求。御史制度是上对下的监察纠禁,谏官制度是下对上的匡正建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起着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宿志丕《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与专制皇权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时代风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1-11-18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范仲淹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等地方官,后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D.参知政事掌握财政权
2021-11-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仁宗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和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等四人任宰执而少有作为,左司谏韩琦连疏其过,四人竟同日被罢职。此后,台谏弹罢宰相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
A.台谏主导中枢决策B.监察机构发挥作用
C.宰相职权受到削弱D.台谏权高于宰相权
2021-1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初统治者为分割宰相权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专掌财政的机构是
A.三司B.枢密院C.御史台D.政事堂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