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8-05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诏求直言是中国帝制时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现象,宋朝皇帝诏求直言尤其多,有明确记载的就有84次(见附表《宋朝皇帝诏求直言一览表》节选)
序号时间求言诏书摘要求言类型
29治平四年神宗即位诏求直言登基
49靖康元年诏侍从之臣,虽非本职,特许言事。危机
84德祐元年 日有食,诏求言应灾
这些诏求直言
A.是稳定人心的政治形式B.是约束君主权利的有效手段
C.是绝对君主专制的体现D.是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员,多数是任其职不理其政,而采用“权知”“判”“提举”“管勾”等名义派遣实际长官。如枢密院的正式长官是枢密使,但更常见的是以别的官员“知枢密院事”。此举旨在
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B.拓展官员晋升渠道
C.保证皇帝控制朝政D.实现朝廷吏治清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1-03-29更新 | 1208次组卷 | 27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高二下·浙江·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不能反映
A.唐宋两朝中央都曾设置政事堂B.宋代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
C.宋代政事堂与枢密院分掌大权D.唐宋中央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020-07-23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训练专项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17·河南鹤壁·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映了宋代
A.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
B.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削弱
C.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D.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
2017-10-16更新 | 339次组卷 | 16卷引用:训练专项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10-11高三下·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2016-11-27更新 | 995次组卷 | 34卷引用:训练专项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