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采用二府三司制,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遣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2022-06-24更新 | 376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哲宗时期(1086年),开始设立“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两个职务。宁宗时,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立班在正宰相的丞相之上。度宗时,贾似道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独揽军政大权。这些做法
A.有利于完善监察制度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D.剥夺了宰相行政权力
3 . 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共同掌握行政B.三司使专掌财政,枢密院专掌军政
C.台谏的设立,分散了宰相的监察权D.利于防范宰相擅权,提高行政效率
2020-12-27更新 | 349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朝设官之制……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无言(进谏)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事之笔;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职不分B.冗官现象严重C.官俸开支巨大D.大兴文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一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经过近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尚B.推行变法新政成为社会潮流
C.重视文化传统的养育和保护D.只有文人才可以成为统治者
2020-07-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学者统计:唐朝官民比例约为1:2460,宋朝官民比例则约为1:929。唐宋官民比例的变化反映了宋代
A.冗官问题突出
B.科举同度不断完善
C.行政效率高效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7 .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8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515次组卷 | 126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9 . 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联出。若自联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邃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
A.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
B.皿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
C.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
D.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朝
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B.开始形成内、外朝制度
C.沿袭唐代三省制度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