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的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全家处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三省的主要职责。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0-08-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藏(汉)文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嘉庆时)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省的各自职责;概括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的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依据材料三,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请指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4 .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简述其主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军机处”何时设立?“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中国古代符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演变趋势的其它措施。
2019-1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请回答:
(1)图一所示中央官制确立于哪一朝代?对比两图,简要指出图二在加强皇权方面的主要做法。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哪一趋势?
2019-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每逢遇到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君主为了集思广益,要召集或责成宰相等召集中央有关官员,在廷臣会议上共同讨论,达成初步的共识后,将廷议结果呈达御前,由君主裁决。它既区别于君主通常的听政方式如早朝等,又与各个职能部门内部讨论、议决有关问题的“部议”相区别。

材料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东汉时,“凡国有大造大疑,太尉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有时也吸收其他高级官员参加,而且参加者要“署议”。北魏时,“参论国治,经纶王道,以为常式”。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的特点。
(2)指出这一制度在唐代以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019-09-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泾华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材料三:明太祖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1)图一所示中央官制确立于哪一朝代?对比两图,简要指出图二在加强皇权方面的主要做法。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据材料三,归纳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什么趋势?
9 . 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祖(宋太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座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