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A.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B.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C.市民阶层的世俗化文化倾向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2021-05-17更新 | 866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河北省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关于宋朝参知政事的史学记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宋朝参知政事
记载出处
“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续资治通鉴》
“凡朝会奏事,例由宰相、参知政事,分日知印押班(即带领、带班)”《宋史·职官志》

A.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B.是特殊时期设置的官职
C.是为分割相权而增设D.专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
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
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
4 . 唐宋文人笔记中多有对当朝君主的记载。在皇帝日常生活方面,唐人多集中于宫闱秘闻与内廷 享乐;宋人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宋代专制统治较唐代加强B.理学强化了宋人的理性精神
C.文人的历史意识发生变化D.重文轻武政策使宋人关注政治
2019-12-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史•职官制》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相权
B.加强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2017-10-19更新 | 128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2016-11-27更新 | 995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各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合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完全消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材料说明
A.三省长官失去相权B.中书禁中独掌相权
C.加强皇权弱化相权D.皇权相权平分秋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