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元代实行一省制,中书省为最高中枢机构,但在宰相设置方面,级别划分较为复杂。具体而言分四级:右左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四员,右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总数达10人。该设置意在
A.加强皇权B.分权制衡C.提高效率D.减少失误
2 . 元朝中央机构实行中书省制,中书省地位比起前代有很大提高,地方实行行省制;同时,进一步提高御史台的地位,与总政务的中书省、秉兵权的枢密院鼎足而立。由此可见,元朝
A.守内虚外,遏制割据势力B.恢复中朝制度,强化权力制衡
C.推行汉法,巩固政治一统D.弃用宋朝体制,扩大官僚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学者认为:“由于元朝君臣关系中长期保持着来自草原游牧社会的私人隶属色彩和身份差异,大臣不过:是君主的家臣或奴婢,其权力在大多数时候都被看作皇权的外化和延伸,不被视为威胁。”该学者意在说明元朝(     
A.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异化B.君主专制呈现新现象
C.行政运作方式趋于规范D.行省制存在割据风险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随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谊,定内外之官。其总务者曰①内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法者曰御史台。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摘编自《元史》

材料二: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沿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为②军机处,与枢密院对掌大权,并成为“二府”。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府库,悉隶③三司

------摘编自《文献通考》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④汉初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然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已明矣。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处划线部分有三处不符合史实,请写出序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并进行改正。
2021-09-1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元朝设置中书省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D.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2021-06-16更新 | 423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元中书省有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有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皆称宰辅。而秉政者,丞相也,皆蒙古、色目世家为之。与唐宋相比,元朝中书省
A.激化了民族矛盾B.掌握了军政大权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
8 . 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家法”。元世祖创立的这一“家法”
A.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B.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C.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D.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9 . 宋代在中央设置了谏院,其主要职责不是规谏君主,而是举发臣下的不法行为和对政府各部门的措施提出“谏正”。后来御史也兼有规谏之责,皇帝亲自掌管御史的任命权,凡是宰相推荐的或其亲戚故旧均不得为御史。这说明当时(     )
A.统治者借助监察强化皇权B.君权与相权矛盾空前激化
C.中枢决策机构发生了异变D.监察机构的职权得到扩大
10 . 元朝大部分奏章、上疏应先经中书省,中书省有权决定是否继续上呈,即便是实封言事,也时有被中书省扣押的情况发生。这一现象
A.反映出地方权力呈扩大趋势B.促使中央决策机制异化
C.推动皇帝专权体制的制度化D.表明君相矛盾不可调和
2020-09-0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