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德行”不过关,不可能得到州郡的推荐。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德才兼备的取士倾向B.唯才是举是基本要求
C.考试入仕的选人标准D.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
2023-10-25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前142年,汉景帝下诏将进入政府任官的财产资格由最低十“算”(每1万钱价值的财产为一个“算”)降低至四“算”。这(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B.加剧了卖官鬻爵的现象
C.打击了大族的仕途垄断D.推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察举制下已经出现了秀才、明经等考试科目。隋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后增加经世致用的考查内容,最终形成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并立的选官制度。这主要有助于隋朝(     
A.打击地方势力B.强化儒家教化C.形成向学风气D.选拔实用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察举制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东汉阳嘉年间,左雄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士。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宣扬教化,若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帝从之,颁下郡国。阳嘉新制(     
A.体现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B.便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C.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D.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
2022-07-06更新 | 161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2022-06-03更新 | 2664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4-10更新 | 56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并对孝廉进行分科考试。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身的考经学,文吏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这一建议被采纳执行。察举制改革
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办事效率
B.改善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和程序
C.杜绝了选人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D.打破了士族把持举荐权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人讲到古代的一人才选拔制度时,指出:“流风所及,绝对的道德化更易令奸狡之徒竞相奔逐,以刻意伪饰的德行示人,沽名钓誉,以此来博揽声望,求取名利,由此投机矫饰行径渐起,士风为之败坏。”这一制度指的是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D.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2017-12-01更新 | 22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西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