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元光元年(前134年),诏令郡国每岁向朝廷举荐孝者、廉吏各一人以备擢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之制。这反映了察举制的形成(     
A.适应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B.提升朝廷百官的文化素质
C.推动社会阶层的广泛流动D.强化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代官吏升迁除逐级而进外,还存在不按秩等次第、大幅度越级而迁或打破任期限制、短期内晋升的“超迁”特殊形态。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资料显示,超迁不限于京官或地方郡县长吏,也包括郡县低级属吏甚至更基层的胥吏。这体现出(     
A.察举选官制度确立B.爵位等级观念淡化
C.上计制度不断完善D.政治环境相对开放
2023-02-27更新 | 62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察举制下已经出现了秀才、明经等考试科目。隋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后增加经世致用的考查内容,最终形成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并立的选官制度。这主要有助于隋朝(     
A.打击地方势力B.强化儒家教化C.形成向学风气D.选拔实用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西汉有三种选官方式:皇帝不定时下诏;政府需要特殊人才时即下令选举;定期举“孝廉”。到了东汉,仕途只有孝廉察举这一条路了。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C.固化了社会阶层D.打击了官僚利益集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自汉武帝以来,西汉不少官员都是孝廉出身。当时全社会形成一种“在家为孝子,入仕为廉吏”的氛围和舆论。这反映出西汉(     
A.选官制度趋于公平公正B.统治集团注意笼络民心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巩固D.社会基层治理较为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的许清、许劭为当时著名贤士,他们开办讲坛,每月初一命题清议,评论乡党,褒贬时政。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无不声名大噪,这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此举反映了(     
A.读书人极重视声名B.察举制社会影响大
C.世家大族势力扩大D.社会重学风气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岁”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这反映了,当时(     
A.选官制度不断发展成熟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
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     
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
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2022-07-01更新 | 3525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民生教育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下列有关选官标准排序与之相符合的选项是
A.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D.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