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九品中正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西晋时规定,一品官可占有田地50亩,荫衣食客3人,荫佃客50人;五品官可占出30亩,荫衣食客3人,荫佃客5人;九品官可占田10亩,荫衣食客1人,荫佃客1人。这一规定(     
A.加强了对世族门阀的控制B.保障了士族地位的稳固
C.使中央收回了人才选拔权D.促使土地私有现象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学者指出,在九品中正制下,评品权力握于中正之手,品第之高低,常常系之于门第世资,中正给予官吏候补人的品第,实质上正是一种基于被品评者门资家格的任官“资格品第”。可见,这一制度(     
A.成为维系世家大族统治的工具B.是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
C.使朝廷对官员的监察得到加强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末年,一些门阀世族左右了乡闾舆论,使察举制滋生出种种腐败现象,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供吏部选官参考。据此可知,曹魏时的选官
A.有助于抑制门阀世族势力扩张B.放弃了注重才德的作法
C.改变了察举制封闭推荐的体制D.壮大了地方分裂的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
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
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2021-05-11更新 | 758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时刘卞入太学,通过《经》的考试任台四品官,因拒绝抄写定品簿籍(黄纸),被中正“下品二等”;中正袁粲吊祭何劭,劭子岐称病不见,袁粲便欲报复,声言“今年决下婢子(指岐)品”。这说明西晋
A.选官制度弊端显现B.考试是选官主要方式理
C.门阀政治愈演愈烈D.中正操控了中央朝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解释古代某种制度时认为:司徒选择在中央任职的高官,负责考察散处在各地的本州郡士人,综合他们的家世官位、德才定出“品”和“状”,品分九等,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做的简单评语。这一制度
A.继承了两汉乡里品评人物的传统B.使选官权力完全被地方州县操纵
C.以血缘作为官职世代继承的准则D.保证了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制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东晋南朝时,朝廷专门设立“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鼓通今之儒知撰谱事”,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和编写家谱的世家,家谱进而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学问,人称谱学。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     
A.政治局势的动荡B.儒家思想的发展C.选官制度的变化D.户籍制度的演变
2022-12-03更新 | 61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曰,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B.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C.提升社会理学水平D.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魏晋时期,官员荐举之责由中正官负责,州郡县的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而重门第,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这表明
A.社会阶层流动已被禁绝B.中正官大多数徇私舞弊
C.察举制度不再适应需求D.门阀政治影响官员选拔
10 . 据《晋书》记载,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笃信五斗米道,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驻守会稽时,遇敌人进攻却不作战备,反而告诉诸将佐“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结果被敌人所害。王凝之被朝廷委以重任最有可能是
A.照血缘世袭父亲爵位B.书法才能突出被破格录取
C.中正官员依据家世推荐D.科考成绩优异由吏部录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