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九品中正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曹魏始创九品中正制,吏部选官依据中正对士人的进行评价。中正提供的“状”是对士人才、德的简单概括。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简因废礼行为遭清议,被中正降品,故而难登仕途。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B.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
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了变化D.传统伦理道德依然稳固
2022-01-18更新 | 322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形容当时的官场情况为“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上车不落则著作(官名,著作郎),体中何如则秘书”(秘书郎,是清闲而又高贵的官职)。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察举制难以选出真正人才B.江南知识分子阶层崛起
C.魏晋最先推行九品中正制D.当时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晋书》记载:“元康末,(霍)原与王褒等俱以贤良征,(朝廷派人)累下州郡,以礼发遣,(霍原等)皆不到(朝廷赴任)。”该记载折射出当时(     
A.世家大族把持着选官大权B.传统的礼乐制度面临崩溃
C.九品中正制实施存在障碍D.读书人为做官而沽名钓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晋初年,重臣卫瓘认为九品中正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谏言皇帝废除该制度;大臣刘毅也认为这一制度“未见得人,而有八损”,只是权宜之策。这反映出九品中正制
A.脱离了魏晋政治实际B.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
C.弱化了人才选拔功能D.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与《史记》《汉书》相比,魏晋时期的很多史书的人物传记非常繁碎,在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史学体例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变化
C.人口数量的增长D.民族交融的加强
2022-01-17更新 | 51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请为下列一组诗文确定一个主题
·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A.选官方式的演变B.诗歌风格的发展
C.“重文轻武”的形成D.宗法观念的瓦解
2022-01-12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曹魏初期中正由“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在品评人物时十分重视考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而到西晋时中正品评人物看重门第,品定为“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这一变化主要缘于,西晋(     
A.世家大族控制朝政B.选官标准发生改变
C.地方长官充任中正D.乡村名士地位提高
2022-12-1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C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材料二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到尚书省,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课试,可者为第。

——杜佑《通典》


(1)指出材料一、二描述的选官制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2022-02-24更新 | 22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卫瓘曾上疏称中正“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惟以居位为贵”;刘毅《论九品有八损疏》第一条也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A.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使门阀世族完全垄断国家政权D.阶层固化局面得以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