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九品中正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晋时期,征召是士人入仕的途径之一。大臣联名建议征召贤士时,皇帝则要求“访于本州评议”;官员在荐举书中也有“谨条(列举)资品,乞蒙简察”的说法。这体现了该时期
A.官员考核趋于严谨B.品评风气影响选官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世官制度遭到冲击
2022-04-21更新 | 63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两晋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吏,约占入仕者的半数;由考核和学校考试入仕的,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官府属员入仕的,占1.2%。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察举选官占据主流B.选官权由中央主导
C.门阀政治逐渐衰落D.九品中正制被废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西汉时期,州举秀才、郡察孝廉,通常为本州郡人。南北朝时,异地察举和异地求举觅举之风渐趋流行,这反映了()
A.门阀士族制度形成B.人口流动现象加剧
C.刺史行政权限扩大D.官员铨选制度更迭
5 . 《选举·历代制》云:“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凡州县皆置中正.其课试之法,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廉良.”笔试中,字有脱误者、书有滥劣者、文理孟浪者,分别给予呼起立席后、饮墨水一升、夺席脱容刀的惩罚.这说明北齐的选官制
A.进一步改良了科举取士制B.一定程度遏制了门阀政治
C.严格规定了考试实施程序D.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
6 . 关于识人取士问题,和洽对曹操进言:“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途,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这一言论
A.确立了传统价值观主导地位B.规避了九品中正制弊端
C.有利于形成大一统国家格局D.蕴含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2022-05-14更新 | 51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曹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士族妥协,作出让步。延康元年,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换取士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B.折射出士族精于为官之道
C.体现与士族间某种妥协D.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8 . 古代的文官政治是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既是曹魏政权应对战乱时局之需,也是两汉察举制的继续发展。它较之察举制的主要不同在于
A.选官的对象不同B.选官的依据的不同
C.选官权的归属权不同D.选官的目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晋书》卷六十《张辅传》载:“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这体现了
A.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而无法真正选出人才B.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非常重视个人品德
C.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D.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制被破坏地方势力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天监四年正月,南朝梁武帝颁诏:士族子弟要想在30岁之前入仕,就必须经学策试合格,否则必须年满30岁。同年,梁武帝还决定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凭借经学策试就可以入仕。梁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的调整
A.体现出公平选才的原则B.废除了士族子弟入仕特权
C.改变了入仕考试的内容D.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