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大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视野,首先要坚持长时段,历史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历史只有拉长了看,才能看得更加真切。其次在于空间视野宽广,只有放到足够宽广的空间视野中去考察,才能看得更为立体。历史的构成,除了时间、空间因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活动主体。考察和研究历史,既钻进去考察细节又跳出来把握整体,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主流本质,细察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

——摘编自高长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看待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阅读材料,运用大历史观的理论,围绕某一历史主题拟定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史三对

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12)》

材料二   百年党史,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是命根子。毛泽东一生都心系党的建设这个命根子。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石仲泉《毛泽东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及其时代意义》

材料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窑洞对”的背景,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窑洞对”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史三对”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的原因及时代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三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如下表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

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时限

1949~1956年

1957~1977年

1978~2020年

战略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四个现 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孔祥利《新中国成立 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探索》

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变革”从上表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阶段,自拟论题并加以解读。(要求:论题明确,时段清晰,紧扣主题,史实准确,持论有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时期目标主要措施
1921年-1952解放农民和让农民站起来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
1953年-1978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1978年-1992实现农民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撤社建乡
1992年-2002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消统销统购、允许土地流转、改革税费
2002年-2012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至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整理自郑有贵《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起,用3年时间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在全体党员中进行一次关于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八项条件、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教育,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的教育。此次党的整顿运动意在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要求D.确立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2022-05-13更新 | 32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5月,王稼祥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他在主持工作期间,经常以东北局名义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报送城市工作方面的材料。19486月,在研究这些材料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几个月来的实际调查,他起草了《城市工作大纲》。《城市工作大纲》共分十个部分: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城市工作的方针;城市中的政策与城市中的施政纲领;城市经济政策;城市工业生产与经济建设;政权工作;城市中的群众工作;城市中的建党工作;新收复城市初期的工作;总结。在《大纲》中,王稼祥认真研究和贯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城市工作的总方针。19488月由于东北局内部意见不统一而未被通过,但掩盖不住《大纲》所焕发的时代光芒。

——据徐则浩《王稼祥(城市工作大纲》的历史意义》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稼祥能够写出《城市工作大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稼祥《城市工作大纲》的历史意义。
2022-04-24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中共党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图中①②③④⑤处先后成为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这些“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⑤-④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⑤-④D.①-③--⑤-②-④
2022-04-04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二中、井大附中、泰和二中、遂川二中、吉安县第三中学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48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对城市的接管工作。1948年2月,中央工委及时总结了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专门发放到东北、晋冀鲁豫、华东等地,要求这些地区在接管城市工作中要学习其经验,汲取其教训。中央工委的这一做法
A.扫除了以后城市接管中的各种困难B.使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C.表明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D.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经验
2022-02-12更新 | 1158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邮政于202171日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20枚。1921-2021,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游船到神舟飞船。百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用一百年的时间,带领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奴役,走上了复兴之路。


①开天辟地表现元素: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五四”运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旭日东升

②峥嵘岁月表现元素:南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井网山革命遗址、遵义会议遗址、飞夺泸定桥。

③伟大胜利表现元素: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④抗美援朝表现元素:跨过鸭绿江、凯旋门、和平鸽、橄榄枝。

⑤改革春潮表现元素: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小岗村大包千纪念雕塑、恢复高考。

⑥世纪腾飞表现元素:三峡大坝、香港金紫荆雕塑、澳门金莲花雕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上海APEC会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从中任选三枚邮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说明。(要求:明确列出三枚邮票,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1-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铿锵有力、重若千钧,激起广泛共鸣。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文艺界应以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更加丰富的文艺作品,展现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血脉,是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张砥《用厚重的作品传扬共和国的红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任选一个你认为可以承载“共和国红色基因”的遗址,并说明理由。(要求:史实明确,理由充分。红色基因可以体现在红色故事、红色事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等方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