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1

辛亥革命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中国近代以来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革命运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2无产阶级才是“辛亥革命唯一的完成者与领导者”,“以前的辛亥革命是推翻满清的专制,往后的辛亥革命是推翻国民党的专制”。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3

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完全统一是历次辛亥革命周年纪念讲话的规定议题。

——据杜家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逻辑转换》整理


据表中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认识,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华社的历史沿革】

材料

时间历史沿革主要任务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更好地推动革命的开展、队伍的建设,唤醒民众的反抗意识、激发民众的反抗热情,让更多的人听到共产党的声音。
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撤离瑞金。
1937年1月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肩负中央机关报、中央电台和通讯社三项重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各地工作经验,推动全国的工作和斗争。
1940年12月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4年9月开办对外英语广播。
1937~1945年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相继成立分社。
1946年5月后新华社总社改组机构,同时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之后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1949年10月后至2001年逐步完善了机构设置,相继成立国内外分社:设有办公厅、总编室、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摄影部、体育部、总经理室、人事局等30多个局级部门和直属单位;在国内,除台湾省外,在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设有分社,并在部分省辖大城市、重要城市和经济特区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国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社,并设立了亚太、中东、非洲、拉美、法语国家地区5个可以直接发稿的总分社。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加大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力度。

——摘编自《新华通讯社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前,新华社在各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华社发展的背景。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8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行教于美,又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以为新中国。”
1900梁启超期望建立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新中国”,即现代意义上的中国。
1904孙中山提出“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民国初年报刊杂志和政党也以“新中国”命名。“新中国之名词,三尺孩童皆知之”。
1915陈独秀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192310中共提出“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512中共提出“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8中共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1940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194710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独立、自由、富强和统一”的“新中国”。
194910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新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综合题 | 适中(0.65) |
4 . 邮票中的革命史

邮集是将收集到的邮票(邮品),按照一定内容编组而成的专题。以下是某校集邮小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收集的邮票。


(1)根据邮票信息,将下列邮品匹配到相应的邮集子目下(填写字母)。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②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③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④人民解放战争
(2)集邮小组中有同学想依据上述邮票反映的史事制作相关原地封,请将上述邮票标注在中国轮廓图的大致位置(填写字母)。

①BF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H
(3)集邮小组还想依据上述邮集主题,增补几枚邮票,下列邮票可以入选的有
2022-05-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上,1945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政治、思想、组织和军事各层面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在改革开放大潮初起、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转折时期,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重点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也对右的倾向发出警告,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立于党的百年华诞的历史坐标上,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摘编自魏永龙《准确把握百年党史中三个历史决议的形成背景和启示》

材料二   76年前,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后,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一切同志,要在这个历史决议案下团结起来,像决议案上说的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4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意见中说,“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等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3)综上,说明三个历史决议的联系及其意义。
2022-05-16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会“热词”反映时代大势,也折射社情民意。下表是近五年两会高频“热词”的汇总

时间热词
2018反腐败斗争 社会保障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
2019经济体制   依法治国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
2020经济运行   全面小康   公共卫生   农业   对外关系
2021远景目标   民生刚需   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   科技创新
2022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社会保障 社会治理   国家安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烈的绝笔

2021年-2022年,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绝笔》栏目讲述了30位为了理想信念、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下面是部分英烈的绝笔摘录:

1927428日,李大钊(1889-1927)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临刑前,他怒斥剑子手:“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色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19335月,中国抗日名将吉鸿昌(1895-1934)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地。19341124日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935年秋,赵一曼(1915-1936)在与日伪军作战时身负重伤,不幸被捕。193682日英勇就义。就义前她给儿子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目前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栖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4635日,叶挺(1986-1946)在出狱后第10个小时写下的入党申请书:“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绝笔”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5-15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共二大宣言提出“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1941年中共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形成B.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
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D.各少数民族拥护中共的领导地位
9 .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起,用3年时间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在全体党员中进行一次关于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八项条件、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教育,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的教育。此次党的整顿运动意在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要求D.确立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2022-05-13更新 | 32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百年党史研究。

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也要遵照这个方法。我今天提出的只是这个方法的一个方面,通俗地讲,我想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

我们创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在人类文明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发展成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成熟的文明形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的伟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正在大步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主要力量。

经过一百年的艰辛探索,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特征和一般意义的科学理论和发展路径。

——摘编自《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


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有人从现代化道路探索角度思考,有人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角度思考,也有人从百年世界格局角度思考。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