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包括古田会议会址(图1)和中共七大会址(图2,属于延安革命遗址的一部分)。

图1古田会议会址图2中共七大会址

有学者阐述古田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大会址的入选理由,并简述革命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2021-11-09更新 | 776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9年,中央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1992年,党中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202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摘编自王正坤《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变化,并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2022-09-22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人将持有地让与家庭成员、亲属,或者非亲属人员,换来食物供给保证和类似养老金或退休金之类的其他利益。在实行敞田制的地区,庄园、村庄的非耕地、休耕地都是敞开的公用地,包括穷人在内的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可以在公共地放牧牲畜,获取生产生活所需树干、树枝、灌木等燃料,获取建造、修缮房屋的地皮和材料,拾取遗落的羊毛,获取食用和出售的野生植物及其果实,等等。教会以教堂、修道院和建立慈善院来济贫,在国家尚未建立济贫体系的情况下,教士有责任劝说共同体成员照顾穷人。1536年,政府颁布的济贫法令规定教区要为穷人募集捐赠,赋予教区救助穷人的责任。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杨钟《改革开放推动农村扶贫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英国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救助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021-06-07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点对点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4 . 材料一   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政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政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在政治领域进行的斗争和探索,并比较中华民国与以前的封建政权在政治方面的不同。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3)指出材料三中“政权”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2-06-18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讲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3届高三选必1一轮导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远征”?“远征”途中召开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 11 月,宋庆龄等人在莫斯科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发表《莫斯科宣言》,表示继承孙中山遗志,建立农工的平民政府,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

1928 年春,谭平山等人开始以中华革命党的名义进行组织和政治活动,外界称其为第三党

1930 8 月,决定党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过《政治主张》,指出党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地主和反动资本家的统治,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由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临时行动委员会认为农工大众是革命政权的核心,而被军阀官僚压迫抽剥的工商业者在对抗官僚军阀的斗争中,应该可以附随在工农大众的周围。主张不以暴力没收为方式,而以消灭寄生剥削的大小地主,使不耕作的不能保有土地”“使从事耕作的人民随时可以得到土地”“从事耕作的人民包括地主和富农。

1935 11 月,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会议通过《临时行动纲领》主张团结全国,对日作战, 土地革命,实行民主。会议通过《告同志书》提出组织反日阵线的建议;确定以抗日、联共、反蒋为党的总方针,以推动抗日为党的中心工作;号召学习马列主义,参加革命的联合战线。

1949 2 月,决定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再次明确了以社会主义为农工党的奋斗目标和加强与中共的全面合作。9 月,章伯钧等先后到达东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1 月,在《政治决议》中明确规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教育全党”“以《共同纲领》为本党的行动纲领

——据刘明辉《中共和中国农工民主党关系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关系演变的阶段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党纲领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共和国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请回答:
(1)材料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有何不足?
(2)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据是什么?此纲领是怎样具体实践的?结果如何?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走上什么正确道路?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1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1-08-16更新 | 131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部分文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
2020-09-20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一上册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具备领导革命的极优越条件,但领导权并不是天生的属于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三大”前后,党内普遍认为工人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陈独秀提出要由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不仅是他本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共产党人当时普遍的认识水平。1924年10月以后,由于实践提供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党内开始讨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并在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民主革命,并取得领导地位。党的“八七”会议报告指出,党在今后的策略是独立领导工农阶级开展斗争。1928年,党的六大在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只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才能解决反帝反封建的两大任务。遵义会议后,这一宝贵认识逐渐成为全党的实际行动。

材料二1935年12月,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中强调党要“率领中国革命”,毛泽东也在报告中指出,在形成中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增加了共产党批评同盟者、揭破假革命、争取领导权的责任”。刘少奇也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目前革命阶段中,应以中国革命唯一领导者的资格,率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叛变,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使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阶段去。”(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正确地坚持了自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相对独立性,坚决同国民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在稳固地领导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前提下,对民族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使自己的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终于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包括全部革命阶级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卫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共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共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的表现,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