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中共一大1921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成立中国共产党,确立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1922上海(英租界)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八七会议1927汉口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1935遵义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瓦窑堡会议1935陕北瓦窑堡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洛川会议1937陕北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1945陕北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西柏坡为建立新中国作准备(工作重心转移)

在整理提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看到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有的同学看到了党的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有的看到了党的重要会议与党的革命事业关系密切。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提纲和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4-20更新 | 37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百年党史研究。

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也要遵照这个方法。我今天提出的只是这个方法的一个方面,通俗地讲,我想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

我们创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在人类文明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发展成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成熟的文明形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的伟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正在大步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主要力量。

经过一百年的艰辛探索,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特征和一般意义的科学理论和发展路径。

——摘编自《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


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有人从现代化道路探索角度思考,有人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角度思考,也有人从百年世界格局角度思考。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一个关键词,一段党的光荣历史。每个关键词的背后,都与党和国家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为一些排列无序的关于中共党史的关键词。“实事求是”“一边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有企业改革”“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根据材料,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再补充一个材料外的关键词,以此构建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且与所选和补充的关键词有内在逻辑关系;阐述史实准确,论从史出,表述清楚)
4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


——摘编自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在内容上的共通之处。
(2)任选一个历史决议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2022-02-2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一览表(部分)

时期劳动模范评选概况典型代表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开展了3次劳动模范评选大会,分别在1950年(464名)、1956年(4703名)、1959年(3267名)。三年间共评选了843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评选的标准是依据劳动竞赛而定的,主要内容是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盐田大改造”孙华喜、“我国第一粒滚珠创造者”宋世发、“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20世纪6070年代劳模评选一度停滞,直到1977年全国性劳模评选活动才得以恢复,分别在1977年评选1次,1978年和1979年各评选2次。“铁人”王进喜
20世纪8090年代劳模分布的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业、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劳模的形象不断扩展和丰富。劳模文化的内涵也日趋与时俱进,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义轻利”“敬业乐群”思想,还结合时代所需,演化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一心为乘客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抓斗大王”包起帆、“当代愚公”李双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1世纪初至今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议,劳模评选标准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倡导踏实肯干的劳动态度和技艺卓越的劳动能力的同时,添加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等指标,并愈加重视劳动道德品格及精神要素。宇航员杨利伟、体育明星姚明、普通农民工张小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私营企业主永芝、“网络语音架构师”贾磊、拯救国家人民健康于危难之际的功勋模范钟南山、陈薇

——整理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参考表中一组或几组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3-09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附属中学光谷分校2022届高三3月校内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且不能与材料重复,叙述清晰且要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华社的历史沿革】

材料

时间历史沿革主要任务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更好地推动革命的开展、队伍的建设,唤醒民众的反抗意识、激发民众的反抗热情,让更多的人听到共产党的声音。
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撤离瑞金。
1937年1月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肩负中央机关报、中央电台和通讯社三项重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各地工作经验,推动全国的工作和斗争。
1940年12月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4年9月开办对外英语广播。
1937~1945年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相继成立分社。
1946年5月后新华社总社改组机构,同时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之后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1949年10月后至2001年逐步完善了机构设置,相继成立国内外分社:设有办公厅、总编室、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摄影部、体育部、总经理室、人事局等30多个局级部门和直属单位;在国内,除台湾省外,在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设有分社,并在部分省辖大城市、重要城市和经济特区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国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社,并设立了亚太、中东、非洲、拉美、法语国家地区5个可以直接发稿的总分社。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加大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力度。

——摘编自《新华通讯社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前,新华社在各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华社发展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肯定农民群众在反奸、清算、减息、减租等斗争中已经使用的集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的方式,且要求绝不可侵犯中农利益和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这一指示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C.阐述了土地革命的思想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入党誓词基本特征
建党初期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阶级斗争的观点。第二,强调对党忠诚。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强调坚定信仰。第一次写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第二,强调做表率。随着我们党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期望日益增高。第三,强调对党有信心。
解放战争时期第一,强调群众观点。第二,强调坚决执行党的决议。
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二大前第一,突出党纲党章的作用。第二,突出党员的特殊身份。
党的十二大以来第一,强调党员义务。第二,强调时代特色。
第三,加入“随时准备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摘编自朱庆佳、柴通《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变迁、属性与启示》


请围绕“入党誓词的发展”和“基本特征”,任选表中两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运用有关知识加以论述,并进行总结。(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准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发展史。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情况简介。

名称简介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26月,中共中央提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式建立了民主联合阵线,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仍处在幼年时期,缺乏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拱手让出了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于是,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联合各个阶级进行统一战线。其路线为: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形成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为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统一战线的演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