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2021-11-26更新 | 552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是通过《全唐诗》对唐朝时令节日中民众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统计。这反映了(     
节日重阳节端午节寒食节清明节
体育活动登高竞渡   投壶斗鸡   秋千   蹴鞠   踏青   击鞠拔河   踏青   放风筝   蹴鞠   马术   斗鸡   射柳
A.诗人热爱体育活动B.唐朝国力强盛
C.体育活动融入民间D.全民参与健身
3 . 1741年,全国统计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增至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针对人口增长带来的统治危机,下列应对举措中,符合当时清政府选择的是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开设手工工场,调整经济结构
C.改变抑商政策,发展商品经济D.取消闭关自守,扩大对外贸易
4 . “民以食为天”。下表是明清时期人均粮食(未经加工的毛粮)占有量的有关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代人口数
(亿)
耕地总数
(万市顷)
平均粮食亩产
(市斤)
粮食总产量
(亿市斤)
人均耕地数
(市亩)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明万历时1.276024314466.31205
清雍乾之际1.690030022955.61434
鸦片战争前夕4.128114731030222.8732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发展
C.封建统治危机曰益显露D.土地经营分散的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统计,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后,基本保留了北周原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任要职的局面,如三省18名高级官员中来自关陇地区的有15人,六部46名官员中有30人来自关陇。此举意在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机制B.保持核心统治力量稳定
C.昭示权力来源正统合法D.保障士族门阀垄断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清代学者顾栋高统计,春秋时期齐国兼并10个国家,晋国兼并18个,秦国兼并12个,楚国兼并42个。这说明
A.各国变法已经初显成效
B.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破坏殆尽
C.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建立
D.地理位置对诸侯争霸起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1600~1724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及人均粮食占有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年份1600年1661年1685年1724年
耕地(亿市亩)87.178.239.97
人口(亿人)1.51.21.462.86
人均耕地(市亩/人)5.5365.644.94
人均粮食(市斤/人)1239142213791274
A.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B.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C.人地矛盾尖锐促使抑商政策松动D.中国传统农耕经济有所发展
2022-05-31更新 | 371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汉初尊崇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历经七十余年,给汉武帝留下不少遗产。一方面,“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廩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另一方面,“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滥,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奴绝和亲,侵抚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

——据司马迁《史记》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无为而治”给汉武帝留下了哪些历史遗产。

材料二 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魔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统言采山教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成湖均需”。“州那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捕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调整商业政策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清朝的田赋和商税统计(1776年一1911年)


阶段 时间 田赋 工商税总额 对赋税结构的解读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第一阶段 1776年42,771,3007315,930,20027
1842年42,293,2827613,030,58924
第二阶段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第三阶段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西方国家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推行
新政,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工商
税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白林满红《银钱: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仿照第三阶段对前两个阶段的赋税结构进行解读。
9 .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021-01-22更新 | 299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元朝中期官员情况统计表,下表反映了(   
类型合计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朝官20899381151
京官506155351
外任官19895568914236
——据朱绍侯、 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 统计
A.因俗而治政策中富含民族歧视色彩B.元朝官员数量庞大,百姓负担沉重
C.汉族地主和其他贵族是其统治基础D.蒙古和色目人占据高位,拥有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