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明代清前期
粮食总量417.6亿斤626.4亿斤820亿斤1392亿斤2088亿斤
人均占有量985.75斤988.7斤1457.87斤1192.9斤780斤

A.农业经济没有发生本质变化B.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摇摆不定
C.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D.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 .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B.数据统计存在严重偏差
C.西方科技不适应于中国D.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3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5次组卷 | 5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一、二,说明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2021-12-22更新 | 25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整理自《世界经济千年史》),据此可知
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西欧中国西欧
1500年2517.9600774
1600年29.219.9600894
1820年32.923.66001232
A.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
C.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D.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020-11-18更新 | 430次组卷 | 5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下表是一位学者对唐宋时期美术家的地域分布所做的统计,有人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这一分析过程(     
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表
朝代中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其他
唐朝73%11%6%10%
北宋63%17%10%10%
南宋6%26%65%3%
A.严谨解读了材料的内容B.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C.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D.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2023-08-01更新 | 1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在我国滇池地区出土器物的相关统计。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

阶段

出土器物

战国晚期到

西汉前期

随葬尖叶形锄、粗茎剑、空首钺、“石寨山式”铜鼓、贮贝器、透雕动物饰牌、璧环状手镯和圆形扣饰等典型的“滇文化”器物

西汉中期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兵器、生产用具逐渐减少,内地输入的铁器和模仿内地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现

西汉晚期至

东汉初期

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绝迹,内地输入的铁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铢钱,已占绝对优势
A.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C.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传播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
2023-04-26更新 | 16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材料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观察下图 《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灾害比较示意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反比B.政治制度完善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