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统一后设置行中书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在全国的名藩大府及边微要地都屯戍重兵。解除长期以来南北间商业贸易的禁令,并设立驿传,取直大运河,创行海运。规定“凡宋无名之赋,一切调除之”。规定南宋的一石当元制的七斗,禁止使用私制的度量衡器具。禁江南行铜线,以交钞易换南宋的交子会子,使之成为全国通行的通货。

——据周良霄《元史》

材料二:中国文化的涵化力强大,游牧民族进入汉地,大都接受汉化、然而,单从汉化着眼,也有失真之处。辽朝设南、北两个枢密院,北院管理北族诸部,南院以汉法治理汉人州县。这种管理形式,金、元都遵循。在原有州县的基础上,金人在各处驻扎戍军,称为“猛安”“谍克”,蒙古也有由不同族群混合的“探马赤军”戍防冲要地点,他们的后裔都留在汉地,丰富了汉地的人口成份。辽金元的统治,凝聚了北族的共同意识,对汉地也有深刻影响,抹去了中国北方大族的传统势力。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金元国家治理的整体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2024-02-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代铠甲制作水平达到我国古代的巅峰,但从宋中后期开始,铠甲的作用变小,并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A.承平日久以致军备废弛B.冶金业发展受到限制
C.铠甲笨重不适应战争需求D.科技逐渐改变战争形态
2024-02-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朝康雍年间,中俄通过《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确定两国边界,并且正式勘察划界。乾隆中后期,由于俄人违背界约,屡次越界抢劫,清廷曾先后三次关闭恰克图贸易。这说明(       
A.中俄冲突导致清朝闭关自守B.传统宗藩体系有所松动
C.经贸是解决中外矛盾的关键D.清朝初具国家疆界意识
2024-02-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对比研究表明,汉朝兵马俑中,步兵数量减少,骑兵成为主要兵力,战车数量亦大幅减少。据此可推知(       
A.汉朝军事实力强于秦朝B.汉朝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
C.王朝战争主要对象不同D.农耕经济区域进一步扩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接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提,人才选拔的范围,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围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巴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闲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钱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的局限性。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纸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依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
C.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为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A.自然经济的解体B.门第观念的松动C.高产作物的传入D.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 在古代漫长的封建史中,有一些英明的君主,其执政时期,将国家建设成了一个清明、富裕、安定的国家,历史学家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将这些君王统治下的繁荣的社会冠上了治世、盛世等名号,下列的盛世、治世与其出现的背景匹配正确的是(     
A东汉初年统治者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社会出现繁荣景象光武中兴
B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开元盛世
C元世祖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大定之治
D康熙、顺治、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康乾盛世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