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1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28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65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史料出处
秦朝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汉武帝至西汉末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       
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
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
2024-03-07更新 | 625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江西吴城遗址是商代文化遗存。遗址内出土了百余件用于制作青铜器的红石范(模具),其中有锛、斧、凿、戈、刀、镞、钺等的范。与北方的陶范不同,红石雕刻的范,浇铸时散热较快,不易炸裂。这说明当时(     
A.南方冶炼技术超过北方B.文明的吸收具有因地制宜特点
C.南北交通联系较为便利D.长江流域纳入了商朝管辖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战国竹简有如下记载:“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故兴善人,必熟问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既闻其辞,焉少小穀(官职)其事,以程其功。”这一记载(     
A.表明宗法分封制度崩溃B.渗透儒道思想理念
C.反映私学兴起解放思想D.体现官僚政治特征
2024-02-22更新 | 437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2-22更新 | 187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晋及南北朝时期①____的拓展
第一节东南区
一、农田水利
二、农耕区的拓展
第二节岭南区
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二、农耕区空间扩展的表现
第三节长江中游区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水利工程的兴建
三、农耕区扩展的表现
第四节拓展的原因分析
……
根据材料,填写序号①的内容。参照前三节的格式,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四节的目录。
2024-02-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清朝徽商葛士巽,少学书,长大后因家贫弃书行贾, “家既饶,因大治茔墓,经田畴,建庐舍而求名师以课诸子甚严”。这反映了(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B.传统观念影响深刻
C.徽商勤俭致富的精神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2024-02-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前期,文人对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大多持谨慎甚至抵制的态度。明中后期,中上层文人不仅肯定了通俗小说的价值,像李贽、金圣叹、冯梦龙等人还纷纷参与到小说创作、评点和传播中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知识的普及C.社会娱乐的丰富D.程朱理学的影响
2024-02-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