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019-01-30更新 | 9046次组卷 | 143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9-01-30更新 | 8213次组卷 | 109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2019-01-30更新 | 3339次组卷 | 143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2019-01-30更新 | 3491次组卷 | 48卷引用:重庆綦江区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高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国君被放逐的事例很多,著名的如伊尹将太甲放之于桐宫 ,国人暴动使厉王出奔于彘等。对于这些情况时人不以为怪,周王后裔王子朝对周厉王被逐事曾直言不讳地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君王于彘。”这反映了当时
A.政治局面动荡不堪B.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C.带有原始民主传统D.宗法制的逐渐崩溃
6 . 宋被元灭后,相当的南方士人或以“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或以“士人若不至京师,便不足以昌行其道"为由北上仕元。而明清鼎革之际,殉明士大夫就达3800多人,而选择自我放逐的明遗民为数更众。这种变化表明
A.明朝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B.官方哲学不断拔高并走向僵化
C.清朝统治者打击汉族士大夫更甚D.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积极有效
7 .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2019-01-30更新 | 2864次组卷 | 69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有学者称:“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冷冰冰的科场角逐取代儒家贵族政治的过程,是极权国家权威对宗法权威、“法术势”对温情主义占优势的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察举制是儒家性善论与宗法伦理的体现
B.科举考试的内容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C.察举制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
D.科举制忽略实用性学问和创新意识
2018-10-10更新 | 2273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南州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中叶以后,全国人口分布愈发不平衡:江南、华南数省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总面积更大的北方诸省总人口只有江南、华南各省的三分之一。但山区众多的江南、华南各省,却几乎没有从平原广布的北方调入粮食。这些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元朝调整运河走向,全国物流顺畅
B.游牧民族频繁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C.高产粮食作物传入,南方推广较早
D.国家政治重心南移,人口增长迅速
2022-01-29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古今乐录》云:“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摩诃兜勒一曲是指流行于中亚的马其顿歌曲)”材料反映当时
A.胡乐广泛流行B.开放包容态度
C.中外交流频繁D.民族交汇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