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北朝以来寒族崛起,入仕从政的愿望十分强烈,然而仅就寒族来讲,他们无力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必须依恃君主的力量,而要想君主来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其前提是这一变革必须符合君主自身的利益要求,所谓君主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就是重建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材料表明唐代发展科举制的主因是(     
A.世家大族垄断选举不利于皇权专制B.科举制满足了庶族子弟入仕的要求
C.科举制适应了君主专制集权的需求D.科举制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商朝人的观念中,“天帝”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神佑王权。周公继承了商朝“天帝至上”的观念,但又提出“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天帝赐予的天命并不固定,要依据统治者的表现来决定是否保佑他。这一观念的转变有利于(     

A.巩固宗法分封制度B.强化君权神授
C.规范统治者的行为D.塑造华夏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花、甘蔗、烟草、油菜籽、茶树、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以苏州农村种植油菜籽为例,在成熟时节,农民将收获的油菜籽卖给商人或油坊,多者可运销外地。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新的生产关系出现B.农民受到的剥削沉重
C.城市经济十分兴盛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内容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这些评价普遍认为,该变法(     
宋代 陆佃《神宗皇帝实录叙论》余财羡泽,至今蒙利。
近代 梁启超《王安石传》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
当代 漆侠《王安石变法》全国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高达七亿亩,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各种矿产品产量为宋初、唐中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A.增强了封建王朝的军事实力B.实现了国家的富裕
C.扭转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D.特别注重发展农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是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归隐思想,也只是在实现自己政治理论无望的时局下,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表现。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传统上,东周被分为两个阶段(春秋和战国)。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社会的流动性起先使贵族间的等级不容易保持,继之则连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生产增加,钢钱开始流行,教育普及。迄至东周末叶,以平民出身的学者也周游列国,说辩于诸侯之间,而尤其是进入战国这一段历史上号称“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政治哲学兴起,既富有内容,又多品目,兹后2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再也无此精到之处。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治国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文化教育等方面说明“百家争鸣”兴起的背景。
7 . 如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孝经图卷》。该作品反映了(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然后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A.儒家思想与艺术作品的融合B.贵族政治与等级秩序的统一
C.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
8 . 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②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神权色彩浓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07更新 | 933次组卷 | 30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朝时,北齐士族王源将女儿嫁给富阳的大富豪满氏,但因为满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阶层的一致反对,御史中丞沈约更是带头上书,要求将王源革职查办。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B.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C.门阀制度等级森严D.社会风气不断改善
10 . 康熙六年(1667)确定了“人臣无外交”的原则,"凡督抚提镇等官,不许擅自移文外国”。由于这些原因,清朝各级官员不能也不屑与外国人直接打交道,这导致广州中西贸易的贸易税收与贸易管理均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清延采取的措施是
A.厉行海禁政策取缔中外贸易B.放弃夷夏之大防的传统体制
C.设行商从事和管理对外贸易D.恢复市舶司制度加强直接管理
2022-04-23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