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

——《明神宗实录》卷511,叶向高奏疏

材料二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

——(清)赵翼:《檐曝杂记》卷1

材料三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1698年-1768年)《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阁臣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朝军机处与内阁职能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看待材料三描述的现象。
2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主题,中国历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的治理与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瞪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糖区和西藏办亭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榕区;…在中国作为航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观察《元朝形势图》,指出元朝为维护统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古代地方管理和边疆管辖对今天的启示。
2022-11-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政治制度建设
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①推行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通判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   推行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   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
清朝实行督抚制度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廷 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据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 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中华人民 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李斯所提问题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原则,并举出两例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5 . 黄帝祭典

黄帝祭典是中国祭祀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各个时代都非常重视。2021年4月4日,在陕西省黄帝陵祭祀广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社会瞩目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材料一: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

——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鲁语上》

(注:“有虞氏”指舜及其后裔;“禘”,祭祀;“夏后氏”指夏朝的后裔)

材料二:……陈侯因齐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慕)克成。其唯因脊扬皇考,邵缍高祖黄帝……。(译文:皇考孝武桓公,恭谨而有大谋略,克己至诚。我只是承袭了齐国基业,弘扬皇考的光明大统,效法以前的高祖黄帝。)

——战国初期《陈侯因齐敦》铭文(部分)

(注:“因齐”,人名,齐国国君齐威王;敦,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__。(填写材料编号)
(2)材料一、二在黄帝祭奠的目的上有何异同?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40


(3)材料三中“魏主”属于______民族; “魏主”强调“魏之先出于黄帝”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容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越数千年,强邻蔑德……我为奴辱……泱泱大国,让其沦胥。……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毛泽东《祭黄帝文》


(4)材料四中“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说明材料发表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悠悠山海……泱泱华夏,历苦难且辉煌。忆百岁之初,云遮日蔽;愤列强之辱,国破民殇。叹拳拳赤子,谁人可扶大厦?……开天辟地,红船建党扬帆起航……胸怀千秋伟业……肩负万钧重任,我辈自当奋发图强!

——2021年清明节《祭黄帝文》


(5)结合上述五则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黄帝祭典”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比秦汉时期有显著发展。西方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西亚的波斯(萨珊王朝),中亚的大月氏(贵霜王朝)和昭武九姓诸国,南亚的天竺诸国(印度),狮子国(斯里兰卡),都通过陆路或海路与当时的中国发生关系。他们的使者、商人、僧侣和求法者不断前来,促使各地的物资得到交换,科学技术和艺术、宗教也得到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无论对中国和有关的各国,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概述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看法。
7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使版图在前代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秦朝形势图》,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
(2)观察《元朝形势图》,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并说元朝为此进行的制度创新。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前期经略边疆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到隋唐的选官制度。较之于这些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秋由姓入人后向人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湧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通“返”)古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传》

材料二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待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怖景。

——摘编自《普通商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推行的新的选官制度,并分析这一选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辽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